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新闻周刊·心理
3  4  
PDF 版
怎样看待人生“随心所欲”化
重眼前轻风险
重感受轻物质
重变化轻稳定
战胜抑郁自助法
“越老越从容”的奥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越老越从容”的奥秘
——“时间知觉”中的人生错觉
■郑军
  平时我们可以听一个六十岁的人讲“我这一辈子如何如何”,也会听到一个四十岁,甚至三十岁、二十岁的人说“我一生如何如何”。

  为什么大家对既往人生的主观感受都差不多呢?这源于长期记忆的一个特点,就是你检索一件往事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和它过去的时间成正比,回忆一件十年前的事并不需要比回忆一件一年前的事花十倍时间,原则上它们都被瞬间检索。所以我们才经常会听到人们感叹说:“××年弹指一挥间”。

  当然,既往人生中那么多事件,肯定有些事容易想起,有些事需要努力去回忆。但人的记忆库并不按时间顺序编码,不是每件事都要从当下开始一件件往回倒才挖掘出来,而是根据某事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来编码,即“意义识记”。像初恋、升学或者大灾大难时的场景,肯定会比一周前的柴米油盐类琐事更容易被检索。所以,除了最近几小时、几天的事件会感觉到明显的前后区别外,你的全部往事在记忆库中被抹去了时间标记,混合压缩在一起。不管一个人有多大年纪,他都只生活在“现在”、“当下”、“眼前”,往事的主观长度区别不大。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如前面所介绍的,对时间的回忆主要通过对事件回忆来达成。一些重大事件的过程往往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人的年纪越大,这种长周期事件记忆越贮存得多,相对来说就变得稀松平常起来。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它在发展心理学和代际交往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解释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相对于平均预期寿命,年轻人今后的时间肯定多于中老年人,但年轻人做事却急躁得多,喜欢追求短期效应,急于满足当下欲望。而中老年人反而会从容筹划一些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见效的事情。

  单纯从时间知觉角度来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对于青少年来说,“既往人生”很短暂,所以三五年便显得很漫长。如果你告诉一个初中生,他要花几年时间才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或者要花十几年,到了三十岁左右才能成为单位骨干,在事业上有小成,对他来说几乎是要等“半生”或者“一生”。而对于一个四五十岁的成年人来说,再花五年、十年完成一个计划,对他来说远算不上漫长。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