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将重新考虑买一辆喝酒精的汽车。”位于瑞典南部大学城隆德的社会学教授彼得·达尔豪格,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时这样写道。
彼得有这样的想法缘于政府的一项新计划。瑞典政府日前出人意料地宣布,到2020年,瑞典将结束对石油的依赖,而且根据上世纪80年代公众的一次公决,国家将不再新建新的核电站。宣布此项计划的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莫娜·萨赫林充满信心地展望:“到那时,没有一户家庭会需要用石油取暖;没有一个司机会被迫把石油作为唯一选择;到那时,总会有比石油更好的替代能源。”
此言一出,赢得了不少环保组织的掌声。而另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则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石油公司更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北欧石油天然气领军人物奥拉·莫顿·阿尼斯塔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对瑞典能源政策的细节不甚了了,不能发表什么特别的评论。但是,他依然充满自信地说:“相信在未来几十年,世界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我们的发展策略将秉持一贯。”
这样的“漫不经心”并非毫无道理。要知道,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的60%是由石油和天然气提供的。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中,石油、天然气及其相应的制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开汽车用汽油,开拖拉机用柴油,烧饭用天然气……国际油价涨跌,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石油生产国的一举一动,也会在第一时间内成为世界新闻争相报道的对象。
瑞典大约每两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并且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处在寒冷的冬季,对供热的依赖极大。由于密集的能源工业需求,瑞典还是欧洲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所以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提出便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如果15年后不再使用石油,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一向做事循规蹈矩的瑞典人,为何敢提出如此大胆的计划?
莫娜在宣言中指出,终结对石油的依赖意味着瑞典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她说:“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挑战。为了减缓这种变化,必须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
无疑,一向注重环境保护的北欧国家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值得称道。
但是,此间的能源战略安全专家指出,瑞典此举不但具有环保的意义,从能源安全的角度,也表明后工业化国家开始越来越减少对石油依赖的战略选择。
历史上,对石油的占有与需求一直被作为衡量强国与弱国、大国与小国的重要标志。石油因此被称为战略产品。但是,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也有着另外的一面:对石油的需求越多,战略上就越被动。
瑞典经济曾在上个世纪70年遭遇国际油价上涨的打击;近几年来,直线上涨的油价引起了瑞典政府的警惕。
“我们要在精神上和技术上做好双重准备,迎接一个缺油的世界,”瑞典可持续发展部的高级行政官员拉尔松说,“很多人说,未来五六年,每升汽油可能会涨到20瑞典克朗(约合2.5美元)。高油价时代会让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目前,瑞典每升汽油的价格为11克朗(1.43美元,1.19欧元),是1996年时的3倍。卡特里娜飓风带所导致的世界能源供给中断和伴随而来的油价暴涨使瑞典政府深信,现在正是放弃使用石油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