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医药分离是不是 “根治”药价虚高良方
社区医院“医药分家”的多赢尝试
不从患者身上赚钱 向上游供应商挤压利润
一块小石头砸破大水缸 从制度上清除不合理的既得利益
无标题
药房交给药商经营 医院不再参与药品利润分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汽车“喝酒”, 交通部门集体“戒油”
  终结石油的目标固然勇敢,而如何实现,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瑞典人似乎做了充分的考虑。

  根据世界通行的标准,瑞典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本身已是相当低的。据瑞典政府发布的报告称,从1994年开始至今,工业用油的数量一直保持大体稳定,而工业产品产量却提高了70%,这是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新能源的结果。传统上用燃油锅炉供暖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地热和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仅有8%的瑞典家庭在使用石油燃料采暖。

  但是,交通部门仍然是实现“戒油”的最大挑战。在瑞典路面上行驶的总计400万辆机动车中,仅有1%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不过,好消息是,在政府多项措施的鼓励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环保型汽车”销售量去年翻了一番。

  这些优惠措施包括政府优先购买环保型汽车,个人购车者可免缴废气排放及能源税,还可以在一些城市免费停放,这会节省一笔不小的开销。去年12月,瑞典议会通过一项法律,强制要求每个加油站至少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换句话来说,让汽车“喝酒”是瑞典人给交通部门开出的“戒油”药方。

  瑞典地广人稀,绝大多数土地被森林和绿地覆盖,除用于生产和生活外,还有大量的剩余和废弃物,如枝杈、锯末屑、秸秆等,这些存量巨大的可再生植物纤维,经微生物发酵后便可加工为燃料乙醇,也就是俗称的酒精。15年后,这种生物酒精,将成为瑞典汽车的主要燃料。与传统的汽油或柴油相比,纯生物酒精燃料有两大明显优点:一是这种燃料的生产、运输和燃烧后的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二是相对于储量有限的石油,生物酒精的原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目前在世界各国,生物酒精燃料受到生产成本及价格偏高、配套交通工具研发滞后等阻碍,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市场瓶颈,但瑞典在发展生物酒精燃料问题上,却依旧“底气”十足。首先,瑞典人均占有的可再生资源数量居世界前列,生产酒精燃料的“弹药”十分充足;其次,酒精燃料及配套汽车研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瑞典的沃尔沃和萨博两大汽车生产商研制的酒精燃料汽车较早便已投放市场。

  政府的这些举措,也得到了热爱自然的瑞典民众的支持。居住在斯德哥尔摩的自由撰稿人卡琳·林格黑尔这样说:“自然需要人人珍爱,既然‘喝酒’的汽车更环保,我就选择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