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开幕这天,刚巧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展厅内特意悬挂起精巧的红色花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浪漫尽现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选在这一天开幕,显然别有用意。
节日正是负载非物质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在北侧“地方板块”的展厅中,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庆富对记者说:“春节是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今年北京鞭炮‘禁改限’,这个传统气氛一下子就回来了。不过,过年的老传统可不只放鞭炮一样,还要贴年画呢。祈求丰收的就贴五谷丰登,祈求爱情的就贴天仙配,祈求考试高中的就贴五子登科,想做生意发财的就贴招财进宝。”
在祁庆富的指点下,记者在不同省市的展区内发现了天津“杨柳青”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山东高密扑灰年画、重庆梁平年画。同样是年画,同样的传统韵味、民俗韵味,同样寄托着人们祈福的愿望,仔细揣摩,却又各有风情。
长期从事民俗调查的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宋兆麟对重庆梁平年画印象深刻。“这种年画以前报道很少,知道的人也不多,现在还会制作的也就一两位老艺人了。”梁平年画采用套印工艺,不加手绘,色彩显得稳重,深厚。有趣的是,梁平年画人物的面颊上都有一抹红,被称作“开脸”,这种风格在其他地区的年画上从未见到过。
“梁平年画是在最近几年的普查工作中被重新发现的,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成果。”宋兆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