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从浙江人身上 探寻浙江现象的奥秘
走在前列,浙江精神的生动展现
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验证了浙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无标题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浙江精神激发出巨大创造力
提升竞争软实力 用先进文化锻造文明浙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浙江精神激发出巨大创造力
  当你亮出自己的身份——“我是浙江人”时,你收获的是什么?羡慕的目光,肯定的微笑,还是久闻大名式的恍然大悟?无论哪一种,都得益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人埋头苦干,发展创新。在浙江精神的激励下,浙江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

  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商邦,在今天,浙商可能是一个最响亮的群体。很多人都是从浙商的身上看到浙江人的形象,具体而真实地感受到浙江精神。“你看浙江人多勤劳,能吃苦。”“赚钱的头脑就是强呢!”“浙江人会钻!”……

  当千百万浙江人挑着货郎担走过中国,乃至世界的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在各地生根发芽,崭露头角时,他们传播的不仅仅是财富,而是一种“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凭着这股精神,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跨越;往日一些普通的浙江农民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砺和锤炼,完成了从修鞋匠、泥水工、打铁匠、采购员向商界巨子的转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每万人口的法人单位是40个,浙江是78个;全国每万人口的产业活动单位是43.1个,浙江是93.5个,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浙江人的创业传奇,成为鼓动当代中国人实现人生梦想的现实样板。

  在这块自然资源并不优异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经济建设中的诸多“第一”,显示了浙江人勇立潮头的品格。经济学家史晋川,将此称之为制度创新的高发区:第一批个体工商执照发放,第一批闻名全国的农村专业市场,第一座农民城,第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私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等等。

  “如果说,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是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那么,随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经济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新变化,就是浙江人在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多重约束下,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去赢得高起点上更高水平的发展。”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回顾过去五年,浙江经济建设更大的亮点,还在于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自觉地将科学发展观与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实践相结合,适时推出并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有效推进了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型。浙江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时代已经到来!

  据省工商局的初步调查,目前浙江在省外经营发展的人数达390万人,加上境外的100万人,目前有500万浙江人在中国和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万家,注册资金2000亿元,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走出去,成为浙江民营企业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

  言谈间,刘亭很熟悉地报出了一串串数据。他说:“浙江经济‘十五’时期的发展,完全可以用这样几组标志性的数据来加以说明。”比如,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3340亿元,是经济总量排位全国第四的万亿大省;全省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水平地区的门槛;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67亿元,全省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768亿美元,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超出全国一半和一倍以上,并连续4年和20年居全国所有省区之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富、真富、不露富”成为浙江人的最好写照。

  据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浙江省在被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20位,被评为效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这些经济建设的成就,毫无疑问是浙江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展现!”刘亭非常肯定地说:“事在人为,人是要有精神的。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本身就是能动的创造力、竞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