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从浙江人身上 探寻浙江现象的奥秘
走在前列,浙江精神的生动展现
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验证了浙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无标题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浙江精神激发出巨大创造力
提升竞争软实力 用先进文化锻造文明浙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升竞争软实力 用先进文化锻造文明浙江
  就在全国上下都日益重视经济与社会的比翼双飞时,开放图强的浙江人把目光放得更远。2005年,省委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

  这再一次显示了浙江人善为人先,立于潮头的品格。

  浙江自古就是文脉传承之地。现代的社会文明,更需要每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公民来建设。人文浙江的力量,将是提升浙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保障。这种高瞻远瞩式的发展,是浙江精神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又一次闪光。

  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文化工作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因此,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更加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如今,务实的浙江人结合本省实际,深入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大力开展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全社会诚实守信和文明礼仪教育,青少年“五爱”、“四有”教育,并在全国率先倡导和推行廉政文化建设。这些活动,很好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水平。各种各样的爱心之风、文明之潮在浙江大地上风生水起。

  今年春节期间,杭州的一位女士丢失了装有数万元财物的皮包,第二天一位陈先生就将捡到的皮包还给了她。对她唯一的要求是“请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的却是“爱心接力”的感人情怀。争当志愿者,争当爱心的奉献者正在成为浙江人的新追求。

  浙江精神不仅激荡着浙江人无形的思想道德建设,也闪光在浙江省有形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

  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城乡文化设施正加速建设。从2001年到2005年,省财政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建设浙江美术馆、科技馆等;每年拿出5000万元,扶持基层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省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累计达到27.74亿元。各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热情”持续升温,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设施。

  而“万场宣读形势送政策”、“万场电影进农村”、“百场广场文化演出”、“老年越剧周”、“雏鹰计划万里行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等各类文化载体,让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面向基层、贴近群众。

  全省8家国有文化集团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涌现新品、精品。活跃的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成为浙江文化经济一大亮色。横店集团、宋城集团这些率先涉足文化领域的民营企业,享誉全国。2004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669.70亿元之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最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25.2%,远远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精神与文化原本息息相通。浙江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巨大的社会变迁为浙江人构建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心灵史,书写了新时期的浙江精神。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精神的构建会成为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强劲力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