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等了30年。”说这话的时候,言隽达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浙东引水工程的总体布置图。
对于这位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来说,图板上所绘制的每一条河流应该早已是了如指掌,但是面对这张地图,他还是端详了良久,久久不愿将视线挪开,那专注的神情如同见到了初生的婴儿一样,激动不已。
“考察验证了几十年,终于要从文字变成现实了!”
在言隽达老总工的印象中,浙东萧绍宁舟杭州湾南翼一带一直是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地区,但是“老天爷给它的水却总是不够”。据有关资料显示,宁波、绍兴、舟山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平均的72%,水资源不足成为了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浙东地区的缺水问题,水利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清澈丰富的富春江水,通过水利工程引到绍兴、宁波、舟山这些浙东缺水地区,进行一次水资源的大调配。1971年出现大旱后,有关部门开始有组织地对“富春江引水工程”进行前期研究、考察和论证工作,但是不久,水利专家们就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遇到了难题。
言隽达总工把目光停留在了曹娥江的河口,他用手指在上面画了一个圈,说:“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从地图上看,曹娥江水自南向北一路蜿蜒,是浙东地区通往钱塘江唯一的河流。只要在曹娥江口建一处大闸,就可以使曹娥江由外江变为内河,使富春江、杭甬运河、曹娥江和姚江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河流域,水资源就可以在广袤的浙东平原进一步合理调配。但水利专家在考察后发现,在曹娥江河口建大闸,将存在一个致命的隐患——大闸可能会有一天因为泥沙堆积而无法开启。
曹娥江口的位置非常特殊。它正好处在钱江潮的入口处,每年这里都会因为潮水冲进大量的泥沙,在曹娥江口以及中下游堆积。“如果设置大闸,势必会加重淤泥的堆积,直至最终影响大闸正常开启。”
言隽达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曹娥江支流上的三江闸,就曾经出现过因为淤泥堆积无法开启的情况,造成了上游的内涝。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曹娥江口淤泥堆积的问题。”但是,要想改变泥沙堆积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言隽达说:“治理潮水的路径就像教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切只能慢慢来。”
钱塘江属于典型的游荡性河流,主槽频繁摆动,危及两岸。几十年来,钱塘江治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人们用围垦的方法,渐渐地把钱江潮水流经的路线基本稳定在一条主槽上,解决了闸口淤泥堆积的问题。
与此同时,与浙东引水工程相关的配套工程纷纷在近两年实现了开工:杭甬运河的改造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绍兴、慈溪、余姚、宁波、舟山等城市引水工程目前已经兴建;宁波周公宅水库等几个重大水利工程正在或即将实施。按照言隽达的话说,再也不能“只摇尾不摆头了”。
曹娥江大闸工程的启动,让言隽达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不少最早参与浙东引水工程前期研究论证工作的同志,现在都已经过世了,就让新一代年轻人来实现他们未竟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