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失落与欣慰
“业余”音乐家叩开 美国图书馆大门
云和祥龙:一道节日文化大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失落与欣慰
■本报记者 毛广绘 报道组 李纯浩 文/摄
  农村露天电影渐渐淡出,有线电视,网络生活、图书阅览、体育健身等多元文化渐渐红火,并担当起春节村民们娱乐的主角。

  狗年新春前夕,在江山市须江镇农村放了30年露天电影的乡村女放映员郑淑慧和陈芙显得有点清闲。30年来,电影从农村春节文化红红火火的主角,变为今天的配角,作为见证者,她俩感到有些失落,但更感到欣慰。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虽不再红火了,但农民的生活却一年比一年红火,农村春节文化活动一年比一年丰富。

  节前只接到一份订单

  春节前夕,在江山市区山川坛114号,郑淑慧和陈芙两人正认真地在护理她们那台16毫米的放映机,这台放映机陪伴了她们30年,而她们则陪伴了中国农村电影30年。30年来,她们每年都为须江镇赵家村等10多个村的农民放映电影。

  正当我们在郑淑慧家采访的时候,须江镇星火村党支部书记徐振华来了。他是来给郑淑慧俩送2005年电影费的。星火村离城里较远,骑自行车要1个小时,每年年底,村支书总是自己上门把一年的电影费送来。

  临走前,徐振华不忘问一句:“最近有没有新片到?”郑淑慧回答道:“我们最近从衢州那里找到了《任长霞》、《新型合作医疗》以及《禽流感》等新片。”徐振华很高兴:“那好,现在村里正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春节期间,村里不少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众都回来,正月初三你给我们放映一场‘红色电影’。”“最担心的是春节天气不好,碰到下雨就没办法放映了。”她们建议:“最好你们能提供一个室内放映场所。”

  这是今年春节前夕她们接到的第一单电影预约。在2000年以前,春节是郑淑慧和陈芙最忙的时候。村民们喜欢把做寿婚嫁喜事等定在春节期间,每逢此时,他们都乐意邀请郑淑慧她们去放一场电影热闹一番。名气大了,别的乡镇农民也会找过来。有一年,上余镇李家村的李文吉老人八十大寿,只要求儿女请乡亲们看一场电影,并且点片名要《五女拜寿》。老李的女婿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她们。可是由于这部片子点的人多,已经很破旧了,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她们花了一个下午时间补片上的齿孔。“那天在老李家大院放映时,连围墙上都爬满了人。老人满意,村民快乐,我们也很欣慰。”

  《五女拜寿》是农村最受欢迎的电影,点的人多了,磨损也大,现在已经很难放出来了,所以,这几年有人点名要看这部片时,郑淑慧都会非常抱歉地请他们另选影片。郑淑慧翻开笔记本,对我们说:“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排得满满的,每个晚上我们都在按顺序给各村放电影。村里热闹极了。2000年,我们一直放到正月十五。”

  电影不再是主角

  在欣喜之余,郑淑慧和陈芙却流露出了一丝失落:“农村春节文化活动一年比一年丰富,如今电影只是一个配角了。从2000年开始,热热闹闹的春节电影就慢慢冷淡了,这几年春节只是偶尔放几场,有好多山村已多年不放电影了。”

  看电影少了,其他活动却多了。郑淑慧说,作为春节文化市场的见证人,她看到现在江山农村的大部分农民家里都通了有线电视,春节在家里就能看电影、听音乐、看连续剧,又舒适又暖和。录像厅也是村民们的另一活动场所。碟片更新快,不断有新片,故事生动,引人入胜。村民对影音要求不是很高,现在改成投影的话,他们感觉就像看小电影。所以,录像厅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农民。

  郑淑慧告诉我们,网络也拴住了一部分农村青年的眼和心。现在的农村,一些农户率先走进了网络世界,大大小小的网吧也很多,春节上网聊天、游戏、看电影等等,成了青年农民的新时尚。江山市许多乡镇都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清湖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资料、图书、阅览、棋牌等8个活动室,内有藏书4000多册,健身器材4套。春节期间,活动中心每天都很热闹。

  除了这些主流文化活动,江山农村还开展了其他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凤林镇白沙村的春节运动会还促成了一桩婚事。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的小伙子吴峰与江西鄱阳城区的姑娘陈美珠同在杭州某超市打工,双方日久生情,可小陈父母却始终不肯点头。白沙村建有体育中心,每逢过节,都要举办举木车轮胎、拔河、篮球和乒乓球等体育比赛。去年春节,小伙子邀请姑娘的父母、姐姐,还有大姑和大舅,到自己家里“考察”,在白沙村体育中心,“考察团”一行眼睛一亮:只见灯光水泥篮球场上,小伙子们生龙活虎;健身器材上,大伯大妈们活动筋骨怡然自得;棋牌室里,“争夺”楚河汉界,对弈黑白世界;乒乓球房,小小银球激战正酣。小陈母亲感慨:“白沙村民真有福气,城里人能享受到的,你们也不缺。”“考察团”还没返程,就有了反馈:个个赞成小陈嫁到白沙。小陈父母解释道:“要是女儿嫁到这里,也能享这个福,像城里人一样健身。”

  郑淑慧和陈芙1976年就组成了当时赵家乡的女子电影队,在漫长的30年岁月中,她们见证了电影在农村的盛衰,连着几年春节的闲淡,在这对年近五十的姐妹的心里,有着难以言表的感触:一方面想想年纪大了,也该休息休息,好好过个年了;另一方面,看着陪伴多年的电影淹没于各种活动中,像一道渐渐远去的风景,又觉得很不是滋味。但是,不快的表情只在脸上停留了片刻,她们的笑容依旧灿烂:“说心里话,我们也喜好这些新的文化活动,春节电影放少了,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这些活动。”

  放映员三大愿望

  电影从农村春节文化中淡出,除了其他文化活动渐渐丰富外,还有很多原因。

  没有充足的针对农村、适合16毫米放映机的影片。有时实在找不出更新的影片,村民们也很体谅,就说:“那就放放《洪湖赤卫队》等故事片吧,那些老片也很好看。”

  没有室内放映场所。2000年之后,江山市几乎所有农村的大礼堂都承租给企业办厂或作他用了。陈芙带着些许无奈的语气说:“其实我们也不是刻意追求露天电影,我们也希望有个大礼堂放电影,没有风吹雨打,我们放的人舒坦,看的人舒心。”郑淑慧也说:“春节期间往往雨水多,天气又冷,进不了大礼堂,只好在露天放映,在文化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显然是不现实的。”

  缺乏乡村电影放映员。上世纪90年代,许多电影放映员纷纷弃影从商或弃机归田,少数留守的也因工作条件差、收费难、待遇低等因素面临新的抉择。如今,整个江山市只有郑淑慧和陈芙还在坚持着。“没有镇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我们也坚持不下来。”说起镇村两级的支持,她们一脸的感动。这几年来,赵家村一带的10来个村,都很支持电影队的工作,一月一场电影,雷打不动,费用村里出,村民免费看电影。须江镇也几次出台文件,要求各村放映《女人也是人》等科教故事片。她们每场电影收费200元左右,除了片租和机器维修等费用,所剩不多。

  站在陪伴多年的放映机前,郑淑慧和陈芙讲了新年的三大愿望:“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有充足的针对农村、适合16毫米放映机的片源,有室内放映场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