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失落与欣慰
“业余”音乐家叩开 美国图书馆大门
云和祥龙:一道节日文化大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傅华根,一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可是,就在上月,凭着一把二胡、一架古琴,他的名字却和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联系在了一起,他成了首位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介绍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中国人。
“业余”音乐家叩开 美国图书馆大门
■李晓鹏 郁 欢 张奇锋
  从2005年12月1日开始,桐乡市民傅华根先生受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民俗中心、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及加州大学等地的邀请,举办为期两周的民乐系列讲座、作品赏析与表演交流活动。

  “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著名的中国民俗音乐家和二胡演奏家”……一时间,《美洲时报》、《环球新闻》、《新世界》、《华盛顿新闻》等10多家美国主流报纸不惜用最美的辞藻来赞美傅华根先生。然而,几乎是让他一夜成名的二胡和古琴,却仅仅是华根先生的业余爱好。    

  缘何一位中国的“业余”音乐家能够叩开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大门呢?

  德国聚情缘

  “我以曾经能邀请你在我家举办音乐会而自豪!傅,你是最棒的!祝你美国之行成功!”在美国期间,傅华根收到了他的老朋友——德国塞尔布里肯大学经济学教授海伯特·基森的电子邮件。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却收到了德国人的电邮,这里要追溯到16年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浙江省、桐乡市音乐圈外还知之甚少的傅华根就在德国轰动一时。1990年,单位派傅华根赴德国进修工业企业管理,心爱的二胡也随着他来到了欧罗巴。有一天,傅华根在德国的寓所内随意地把玩着二胡,以一曲《二泉印月》来消磨业余时间。未曾想,房东和他的同胞贝多芬、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一样具有敏锐的乐感,陶醉在华根先生的琴声之中。热情的房东向爱好音乐的傅华根引见了德国石荷州国际音乐节的创办人——尤斯图斯·弗兰茨和音乐节节目协调人、小提琴家达格玛·普法伊弗尔女士。1986年创办的石荷州国际音乐节,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国具有国际水平的音乐家前来演出,对表演者的审核也非常严格,傅华根凭着一曲生动有趣、节奏欢快的《赛马》,赢得了主办方的称赞。公开演出后,中国的民乐《赛马》、《江河水》等经典曲目和傅华根一起为德国观众所认识,华根先生的琴声轰动了整个音乐节,德国的《新明斯特报》以“令人着魔的中国小提琴”为题大篇幅地报道,新闻最后还刊登了华根先生的住址和电话。“当时,打电话、上门来的德国人太多了,他们都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举办家庭音乐会、音乐讲座,就是在那会儿,我和海伯特·基森成为了朋友。”谈到当年的往事,华根先生依然十分兴奋。

  顺畅的语言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有效工具。当我们在桐乡市梧桐街道华根先生的家见到他时,58岁的老傅却在翻阅自己订阅的英文报纸。“16年前,我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和德语,这使我和德国朋友谈论音乐时没有隔阂。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浙农大(今天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读机械专业,只读过五年英语的我,却通过了英语的免试考试,之后,我选修了德语。”华根先生深有感触:“十多年过去了,这次去美国更加没有阻碍。”

  他乡遇知音

  其实,傅华根从小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9岁开始自学笛子,当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笛子演奏家,可19岁高中毕业那年,他却对两根弦的二胡产生了兴趣。在研习二胡的过程中,傅华根也涉猎古琴。    

  而这次到了美国,华根先生碰到了很多的“洋知音”。音乐会钢琴调音师李(LEE)称赞华根的琴音相当纯净,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罗伯特(ROBERT C .PROVINE)则以轻松、自然来形容。“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杰出成就奖”、“全美中国音乐协会荣誉奖”等奖项也落在了傅先生身上。

  面对赞许,华根先生显得十分淡然。他要和美国朋友从理论的角度去剖析弦乐的发声方法。20多年来,傅华根独树一帜地研究出了二胡的独门操作技法。华根先生在和马里兰大学室内乐中心主任、小提琴教授大卫·萨尔尼斯长谈时就提出,中国的二胡和西方的小提琴都属于弦乐,只是共鸣的载体不同……大卫教授十分肯定傅华根先生的说法和操作手法,认为这样的拉奏使乐音更圆润。当我们问及怎样使普通人也能了解你的绝技时,华根先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拉二胡好比是庖丁解牛,刀走得恰到好处才能长久锋利,拉二胡就需要四两拨千斤,不能用僵硬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分布能量。理工科出生的傅先生面对音乐依然理性实足。接着,傅先生又十分感性地告诉我们,富有活力地、有弹性地去把握二胡,就能使艺术表达感情,打动听众,使听众也能体验到传递的这种感情,这种感受。

  华音醉观众

  从去年春天,浙江省文联安排美国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记者韩秋一行到桐乡专访傅先生开始,到通过美国专家评审组的资深审核,傅华根足足等待了近9个月的时间。经过了这段深入的了解,被记者韩秋称为“乐坛外高手”的傅华根也成为美国专家心中的音乐家。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的促成之下,傅华根先生终于步入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东南一街——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托马斯·杰佛逊大楼亚洲部,他用二胡和古琴演奏了《二泉印月》、《良宵》、《梅花三弄》等中国传统曲目,时而凄婉、时而隽永、时而悠扬、时而奔放的中国民乐,让白皮肤的美国人为之倾倒,听惯了钢琴、交响乐的西方人,面对轻灵的中国民乐如同是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陶醉其中的美国朋友里,有17位特殊的观众,他们是美国的外交官。

  之所以美国政府让外交官聆听一场非官方的音乐欣赏会,是因为今年这些外交官们将飞越重洋,去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从事对华的外交工作。他们把欣赏华根先生的音乐,作为对东方国度的一种直观的认识。音乐会结束之后,外交官们把华根先生团团围住,不断地询问着中国的民族音乐及中国人对音乐的理解。“像古琴这样的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使人修身养性,中国音乐家旨在让器乐自己说话……”傅先生这段充满玄机的讲述,更增添了高官们对踏上中国土地的渴望。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傅华根先生碰到了祖国的亲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自1928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位美籍华人馆长李华伟。李先生在和华根先生的热情交谈中告诉傅华根,如今美国已经越来越重视与飞速崛起的中国沟通。今后每年都会邀请两三名中国音乐家到美国来表演、讲学。傅先生也肯定地说,这次赴美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美国亚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推广系列活动的第一个项目,自己很愿意做沟通中的先行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