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今日关注
3  
PDF 版
狗年,诚信社会的文化期待
“旺旺”成主角 生肖文化“远航”世界
狗字成语超两百 形象生动最常用
狗年典故多 民俗风情蕴涵久远历史
旧俗孕新意 化精神佐料为文化动力
良犬深得人喜爱 写入传世名著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狗年典故多 民俗风情蕴涵久远历史
  春节期间,到浙江自然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可以看到来自河姆渡遗址的家狗化石,距今已七千余年。研究表明,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人类已经驯化出了家狗。科学家称狗是人类最出色、最完美的“战利品”,认为人类最原始的艺术就是对狗的驯养。

  而在文化学者的眼中,“狗文化”显得具有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风情。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到了唐代,五场之中有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吕洪年介绍说,狗是人类最古老的朋友,由于原始人生产力低下,靠狩猎为生,而狗以独特的生理功能帮助了人类,人类因爱狗而敬狗,甚至把狗当作图腾来崇拜。

  民俗学上说的“盘瓠崇拜”,就是因为狗在人类发展史上屡建奇功,而使“盘瓠”的含义由多籽的葫芦转向“狗”。吕洪年说,现在我们仍然能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看到“盘瓠崇拜”的遗存。人们通过祭盘瓠来祭祖,祖图为狗头人身。参与祭祀典礼的人要戴狗皮帽,唱《狗皇歌》。

  如果说“盘瓠崇拜”体现了狗在狩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那么,从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狗尾巴稻穗”中,我们则能够读出农耕时代古人对狗的褒奖之情。

  传说原先人类没有稻谷,只有天廷有种子,好心的狗在玉皇大帝的谷仓里打了一个滚,毛里就沾满了谷种,可惜归途经过天河时,身上的种子都掉在河里,仅剩狗尾巴上的种子带到了人间。巧合的是,谷穗的形状毛茸茸的,与狗尾巴竟有几分相似。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赖以为生的谷物称为“狗尾巴稻穗”。

  曾因狗年吉祥菜名难取而犯愁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古人对狗怀有如此深厚的情谊,那为何有关狗的成语和俗语却多为贬义呢?有人甚至这样打趣:“狗在跳高上有一技之长,因为狗急能跳墙;狗对医学有贡献,有狗皮膏药为证;狗有军事头脑,狗头军师的牌子多少年一直没倒……”

  记者把疑问抛给了专家。北京民协秘书长于志海认为,这是因为人跟狗的关系太近了。他说,人实际上是很怕狗的,由于狗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还经常有咬人事件发生,就给人造成了凶恶的形象。同时,旧时候狗经常踞高门大院而狂吠,也给人“狗仗人势”的感觉。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狗的外表像狼,血缘与狼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对狼的憎恨和恐惧延伸到了狗;二是狗的性格过于顺从,主人让怎么样就怎么样,使主人没有一点征服的成就感,所以就被瞧不起了。

  吕洪年教授则认为,人类对狗的褒贬之情,以三国为界,存在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三国之前,人很少对狗有驳斥之心,庄子说“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也只是以狗喻人事,并没有褒贬在里面。到了三国,天下风云变幻,出了很多谋士,各为其主,对主人言听计从,出谋划策,甘当走狗,与狗相关的贬义说法,也就由此纷纷演化出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