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单位“春晚”热 烧的哪把火
又见炊烟升起
“官兵不分”营造融洽
煤气涨价助燃柴灶旺
新农居也见灶火红
借春节台唱“和谐戏”
柴灶:那就是农民的家
考核不能替代温情
建设新农村=简单城市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设新农村=简单城市化
  农村的土柴灶,可谓历史悠久了,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政府曾经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在农村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一段时间以来,柴灶用得确实少多了。而现在,不止在偏远的山区,即便在农村最具有现代化色彩的农民新村里,土柴灶却有了复苏的势头,这中间折射出了农村文明进程中的重重复杂性。

  柴灶重新旺起的直接诱因是煤气价格涨了。然而仔细分析,这个诱因又不仅仅是涨价那么简单。煤气涨了几十元,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影响不算太大,但是农村居民却抗不住了。这反映出:即便在农村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城乡间、工农业间的协调发展,仍然不容忽视。据了解,某县去年一年减免掉的农业税和特产税总共约800万左右,全县的农村人口是28万,摊到每个人头上,每个农民一年从县财政这一块能得益28元左右,而一瓶煤气涨价就涨了近40元。

  追求便捷、舒适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从长远来看,柴灶无疑会被更加环保和便捷的灶具所替代,柴灶重新旺起,应该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然而这个“暂时现象”却引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就现阶段来看,在农村,任何建设都必须和当地的地域环境、习惯、文化相适应。农村的文明进程是一个逐步吸纳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过程,而不是推倒重来。

  柴灶就是如此。即便在农村逐步普及煤气的今天,它在一些地方还是具有生命力,因为它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改变。记得曾经有媒体报道,有些地方农民装修了新房,雪白的浴缸却用来浸泡年糕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说明农村文明程度偏低,有待提高。但是,换一个角度,它和“柴灶重新旺起”同样说明了另一个道理:简单地把城市文明的成果拷贝到农村去,这些“成果”不一定就能服农村的水土。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也会有“排异”反应的。究竟怎样才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城市化的概念,新农村建设也不该是简单的农村城市化运动。

  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其持续的惯性和力量,比我们想像的更强。我们在建设新农村时,如果顺势而为,为农民提供更廉价、更符合农民生活需要、更切合农村文化传统习惯的物品,也许会让“储根花”和“侯小友”们更满意,更感到农村生活的舒适。农村的灶头生活,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农村习俗的承载物,它的完全被替代或许还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炊烟在一些地方还会再“袅袅”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