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他们解开了湮没六百年的谜
巧遇成为解谜“钥匙”
千年古窑有个谜
重大发现轰动国内外
两个痴迷解谜人
艺苑奇葩绽新枝
无标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两个痴迷解谜人
  让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个重大的考古和学术发现,竟然还是出自我省两位民间人士。

  叶英挺,从遂昌县的一名教师到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20多年来一直痴迷于青瓷的收藏和研究。华雨农,杭州市旅委办公室主任,一直专注于青瓷研究,曾被民间公认为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发现者。

  因为有着对龙泉青瓷共同的偏爱,两位相隔甚远而又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压根儿想不到,这样一个所有学术和收藏的专家们都梦寐以求想破解的古窑之谜,竟然能由自己来解开。

  1981年毕业于丽水师专分校龙泉师范的叶英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青瓷迷”。在龙泉师范就读时,就对学校附近山上到处可见的青瓷瓷片爱不释手。分配到遂昌壶山小学教书后,他依然对龙泉青瓷“痴心不改”。每到周末,他就要到远近的乡村悠转,竟然在壶山区也发现了宋代青瓷窑址。每个寒暑假,他都要到龙泉宝溪和岭根等有着悠久龙泉青瓷烧制历史的专业村,去向老艺人讨教和学艺,一呆就是一个假期。后来弃教从商,他对龙泉青瓷就更加痴迷了。尽管生意越做越大,但只要一听到哪里发现有古瓷器,或者是古瓷拍卖,他就会放下生意,赶去抢购。

  长期醉心于瓷器的收藏和研究,叶英挺对龙泉青瓷的历史地位和拍品市场的价值地位总是愤愤不平。景德镇瓷器和龙泉青瓷同样都是瓷窑系的两朵奇葩,因为有明代官窑的身份,景德镇瓷器就身价倍涨,而龙泉青瓷只能望其项背。

  “一定要把龙泉青瓷有没有官窑搞个水落石出!”叶英挺跑到杭州,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民间学者、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发现者华雨农。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破解龙泉窑的官窑之谜。

  在10年前,他们以习惯的思维定势,把龙泉窑的官窑血缘关注点集中在南宋。从所掌握的情况看,可以认定龙泉窑在南宋时肯定担负过为朝廷烧制“贡品”的任务。但到底朝廷有没有派专人到龙泉窑来监制,却一直找不到史料记载的依据,也得不到有力的考古发掘物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叶英挺在走访北京故宫、上海、浙江等大博物馆时,偶然发现有几件标着元末明初的龙泉青瓷的展品,器形大,还刻饰着皇帝专用的两角五爪龙纹,就是那些植物花果纹饰也都华贵富丽,宝气十足,做工极其精美。然而断代标记却十分混乱,只笼统地注着元末明初。

  “龙泉青瓷在明代不是衰落了吗?怎么还有这样精美的瓷器极品问世?”带着这个疑问,他们一方面抓紧查阅史料记载,一方面到处寻找明代官窑遗存的瓷品或瓷片。在丽水学院的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以及浙江、上海和北京的各大图书馆,能经常看到他们两人的身影。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上,叶英挺的身影也经常会出现。

  听说叶英挺和华雨农想求证明代龙泉青瓷曾有过官窑,各方都伸出了友谊之手。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岳明告诉叶英挺,说他在温州博物馆看到过几片疑似明代官窑的龙泉青瓷瓷片,叶英挺大喜过望。

  终于,叶英挺从《大明会典》、《明实录》等历史文献和宫廷档案中,查到了有关处州龙泉官窑的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更有力的明证还是《明宪宗实录》卷一的记载:成化元年正月乙亥,诏:“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役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

  上海博物馆陆明华曾对“贡窑”与“官窑”作过界定:“凡专为烧造进贡朝廷的瓷器而建立的窑都可称为贡窑,惟有皇家自行建造、派遣朝廷官员(不以地方官为主管的)管理并烧造瓷器的窑才能称为官窑。”如果说上述洪武二十六年的记载还不能排除明代处州龙泉窑实为“贡窑”的可能,那么《明宪宗实录》中成化皇帝即位诏书的相关记载则明确指出,朝廷派内官任督窑官监督烧造瓷器,而且将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相提并论,两者应处于同等地位,处州龙泉窑应有皇家自行建造的窑场,此处表明处州府设立官窑无疑。

  明代的处州龙泉应该确实有过官窑!一个重大发现呼之欲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