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温州资讯
3  
PDF 版
鹿城:推动企业做强走高创牌
乐清:引领欠发达地区农民奔小康
科学决策: 皮革向深加工发展
温州经济开发区勇当招商引资主力军
无标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学决策: 皮革向深加工发展
——平阳制革业整顿提高走出新天地 本报记者 李扬 县报道组 郑微微 陈凤武
    数据显示,去年平阳水头的皮件业产值已从3年前的3亿元上升到14亿元,而曾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制革业,产值却从31亿元下降到12亿元。同是一张“皮”,境遇则是完全相反,这恰恰反映出了平阳县调整产业结构中展现出的喜人变化。

    作为亚洲最大的生猪皮交流中心,平阳县制革业的年产值近40亿元,为平阳县贡献了1/3的财政收入。然而,令地方政府尴尬的是,这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经济“巨人”中,不少却是危害环境的“问题企业”,是碧水绿地的一大“杀手”。由于皮革基地内分布着大大小小1200多家制革企业,其中大部分是用木头和油毛毡搭建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陈旧,导致制革产生的污水横流,染黑了与之紧邻的鳌江水。

    水头人陷入了困境。两种不同意见激烈交锋:有人认为,水头制革业污染很难根治,不如全面封杀,彻底遏制污染源;有人则认为,如果扔掉这张“皮”,彻底放弃这个产业,水头镇数万人的生计怎么办?就算这张“皮”不在平阳生产,这个产业还会转移到别处,污染也会继续扩散!

    据当地一位干部介绍,水头制革基地虽然产量巨大,但生产的大多是初级产品,利润不高。这种生产水平,把污染留给了自己,把更多的利润让给了产业链的下家。

    最终,平阳县委、县政府达成了共识:一个合格的、有执政能力的政府,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决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这张数万人赖以生存的“皮”还得要,但污染一定要根治。

    这一次,平阳县委、县政府是动了真格的。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头制革基地改造的意见》等文件,在污水处理能力具备的前提下,实行“谁先改造完成,谁先恢复生产”的政策,并从第二阶段开始,对未完成改造的企业实行无限期停产。

    在治污的同时,平阳县委、县政府四处寻找投资,利用土地、供电等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带动示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革产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引导皮革业向深加工发展。对无治污能力的皮革企业实行关闭停产、限制转鼓或取缔,并引导企业转向无污染的皮件加工业。

    根据县里提出的每家企业的转鼓数量必须超过15个、污水必须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一些小企业自愿将各自的零星转鼓合并在一起,联合起来进行第二次创业。到2004年8月底,水头镇原有的1261家企业中,有1054家完成了重组,组成了162家新的制革企业。

    这是一场整治污染活动,更是一场结构调整的大行动。水头的皮革业正逐渐向深加工发展。在整治中,不少制革企业选择了转产。于是,以皮带、皮夹为主的皮件加工企业大量兴起,到目前已有近300家,涌现出了奋起、万里马等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皮件企业。侨信等公司也正从以往的猪皮加工向皮件行业转产,促进了制革产业层次的提升。其中,还有不少品牌企业。据介绍,2004年皮带业年产值已达到7亿元,猪皮带产量占据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

    “皮件业的发展,在水头有着先天的产业链优势,充足的原材料、加工配件、技术工人及庞大的销售网络等,都可就地‘消化’。”水头镇副镇长曾大力说,皮件业在当地已从两年前的新兴产业发展为现在的支柱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制革业的“老大”位置。当然,这位置的挪移,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对皮件业的扶持。一个可容纳近20家标准企业的皮件工业基地刚在前年开建,去年7月又开始进行一个500亩的皮件标准厂房建设。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皮件企业还被“特别照顾”。

    “改变传统皮革业生产的落后工艺,走精深加工之路,也是皮革业的发展前途。”水头制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潘良东说,水头镇的一些大型皮革企业,还在产业内尝试改变产品的生产结构,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猪皮革的无铬鞣清洁生产工艺,以最终实现污水零排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