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缩短至30分钟,云端“空中校车”浙江造
好一条上学路,好一部青云梯
本报记者 李灿 魏志阳 摄影报道
尼珠河村没有恐高的孩子。
在他们以及父辈的记忆中,山崖是要爬的,风是要顶着走的,读书的路,是要一步步朝着天上踩出来的。可自从“青云电梯”建成,这一切变了,孩子们的上学路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30分钟。
“青云电梯”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大峡谷景区畔,全部厢体均处于山体之外,是一部单体户外观景电梯。电梯以每秒3米的梯速笔直向上,从谷底90秒就可以抵达268米高的山腰大平台。
孩子们坐着电梯从谷底到山腰,再转乘高空缆车,接着走一小段步道就能到学校。这一切,都不用掏一分钱——“空中校车”从规划初期,就设定对尼珠河村及附近村民免费开放。
在山上官寨完小读五年级的雷鑫,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乘坐“青云电梯”直冲云霄的心情:“我感觉不是自己走路上去的,像是‘神仙’背着我飞上去的。”
在没有“神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雷鑫每回去学校,都是中午饭一过,就背着塞满了书本、衣服的包裹从家里出发,再爬上尼珠河大峡谷里陡峭的山崖,接近傍晚才能抵达。而这,也曾经是世世代代尼珠河孩子求学路的常态。
只有50多户人家的尼珠河村,是宣威市平均海拔最低的自然村,这里没有恐高的孩子,不是因为尼珠河水自带勇敢“基因”,而是因为他们知道,面对悬崖如果不敢爬,就意味着“没学上”“出不去”。是“青云电梯”的出现,让大家终于可以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困”谷底了。而这部电梯的建造方,正是浙江的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宏大电梯公司对于此类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算得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当时,单程运行时间长、山间起雾湿气大、钢架井道晃动较大等难题,是摆在团队面前的一座座“大山”。在10个多月建设过程中,团队先后采用了导轨缓冲冗余设计、主要部件实时状态监控等方法,才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
孩子们会一天天长大,电梯还会一趟趟降升。而那些藏在山谷里的梦想,也会在某一天,顺着这部电梯,一步步走出去。这样的“青云梯”,或许会在这个时代,书写更加动人的跃升故事。
本报记者 李灿 魏志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