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智慧监管为危废处置加上“安全锁”
孙金良 孔维泽
“叮——”随着一声短信提示音,绍兴一企业负责人的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短信:“您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还有6个月到期,请及时办理换证手续。”这条来自绍兴市“无废城市”数字监管平台的提醒正是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中大力推广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线上监管等非现场检查的具体实践。“多亏系统及时提醒,让我们有足够时间准备材料,避免因证照过期导致经营中断。”该企业负责人由衷感叹道。
这个让企业受益的“云管家”,是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去年通过贯通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在“无废城市”数字监管平台创新开发的危险废物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块。走进该局指挥中心,绍兴市危险废物的贮存、转移、处置等数据在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调取任意企业的危废管理情况。“过去我们要挨个企业检查许可证、台账,现在系统会自动抓取数据进行分析预警。”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该智慧监管系统的核心在于其精密的预警逻辑。系统设置了仓库贮存率、联单闭环率、产废变化率等预警指标类别。以仓库贮存率为例,当企业危废贮存率达到50%时触发一般预警,达到80%变成中等预警,满仓时则亮起严重警报。此前,绍兴有两家企业分别因危废仓库接近饱和和转运联单未闭环触发系统预警,收到短信后,两家企业均在48小时内完成整改,前者及时清运危废,后者迅速补全联单。经属地环保部门核定,这两家企业因情节轻微且未造成环境损害后果,被纳入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情形。“我们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根据包容审慎原则依法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按照不予处罚、可以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五类情形分类处理。”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更智能的是,系统还能“记忆”企业的产废规律。柯桥区某化工厂今年申报的废溶剂数量突然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系统立即触发产废变化率预警。经核查,原来是该企业员工因疏忽大意造成的申报错误。“这种智能比对,既能防范虚报漏报,又能及时发现企业生产变化带来的环境风险。”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发出各类预警信息1500余条,推动企业及时处置危险废物596吨,预警办结率达93.44%。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套完整的“预警—交办—整改—闭环”机制的高效运转。每当系统识别到风险,不仅会向企业发送短信,还会同步推送至属地生态环境分局。分局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就能查看详情,督促企业整改。
在实现智能监管的同时,系统还保留了“人工巡检”的兜底机制。执法人员定期对重点企业开展现场核查,将仓库实物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前不久,执法人员就在巡检中发现一家企业存在“账实不符”问题,随即手动录入系统发起督办,要求企业限期整改。
“智慧监管不是要取代人工,而是让人工更有的放矢,让我们的监管更加精准高效。”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夜幕降临,绍兴市“无废城市”数字监管平台依然安静地运行着。这个不眠的“云管家”用它的“数据神经”,24小时守护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安全;在企业端,环保负责人的手机随时可能收到精准触达的监管提示短信。接下来,该局还将探索“人工智能+”监管功能,未来可实现智能图像识别、自动生成格式文本等功能,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升级“云管家”的智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