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抱团破圈 农业出海 青年入乡出现新花样

杭州建德:一场“青春风暴”正席卷乡村

  当村里来了年轻人,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是一片金黄色油菜花田里,飘起了咖啡香;是春耕备耕时分,无人机播种忙个不停;也是一款款新鲜上市的农特产品,通过直播镜头越销越远……

  青年入乡,有无限可能。位于浙江西部的杭州建德乡村,正是如此。在这里,青年农创客、乡村梦想家、产业带头人、农业技术能手等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

  一场“青春风暴”正席卷建德乡村。

  抱团破圈

  乡村创业玩出新花样

  年轻人愿意破圈,也非常愿意抱团合作。正是基于这一点,建德乡村的新消费场景多了不少。

  春季的“山风农场”美不胜收。茶山上一片翠绿,近处的乡道两旁开满了鲜花,与集装箱改造成的咖啡屋相互映衬。试想,春日暖阳下,坐在露营基地内,和三五好友约着喝杯咖啡,时而兴起也能在舞台上高歌一曲,何不美哉?

  事实上,“山风农场”是建德下涯镇之江村青年的创业集合地。起初,这个占地15亩的农旅综合体萌芽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团队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中,学生们以“山风唤醒乡野”为主题,提出将废弃茶山改造为沉浸式体验空间的构想。

  这一创意成功吸引了不少返乡创业青年们的注意。于是乎,在项目落地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如返乡创业青年王嘉岚负责项目运营;“梦想合伙人”翁子超引进音乐元素;返乡青年叶思忆成为咖啡板块主理人……大家各司其职,不断丰富着之江村的消费业态。

  得益于此,“山风农场”已形成“露营经济+文化体验”的乡村文旅新消费业态。同时,青年创客们也将继续引入集室外露营、音乐市集、篝火晚会等新消费项目。

  “‘山风农场’是下涯镇青年入乡实践的一个缩影,想进一步发展,青年人才目前的数量远远不够。”下涯镇镇长吴燕婷想得更远。当前,下涯镇推出“数字游民创想地”作为青年入乡的抓手,期待能吸引更多青年来到下涯镇,提升乡村发展成效。

  青年创客抱团的案例不止于此。当前,建德正在探索“地方创客联盟”“品牌孵化社群”等模式,通过共创平台,让青年在县域小城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导师和市场资源。

  潮玩态度

  助力农业转型出海

  农业和潮玩,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却被宋昀熹跨界融合,并做成了一门“生意经”。

  宋昀熹是大家眼中的“企二代”“茶三代”“新农人”,同时作为“00后”的她,赶潮流、追逐新奇的东西也并不稀奇。大学期间,宋昀熹就因为喜欢玩潮玩、抓盲盒,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卖潮玩,并实现了低成本创业、年盈利过百万。这让宋昀熹的父亲也很意外,“没想到光是一个兴趣爱好,就被她做成了生意。”

  大学毕业后,宋昀熹也在父亲的引导下选择回到家乡建德乾潭镇创业。出乎意料的是,接管茶企后的宋昀熹照样玩起了“潮流”,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全方面的改造——在企业内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对茶叶新品种进行培育,对制茶工艺进行改造;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降本增效;创新直播场景……一次次新尝试让两家传统茶企快速转型,赶上电商消费的热潮。

  升级后的茶产品很快迎来了市场的正向回馈。截至目前,宋昀熹主导开发的茶产品现已畅销德国、美国、英国等几十个国家,茶叶亩均利润翻了一番,销售额超亿元。

  目前,在宋昀熹的团队中已新增化验、销售、直播等数十个新岗位,成功吸引了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的一批大学毕业生来到建德就业。与此同时,建德乾潭镇青创社区内,也为有志于创业的青年们招引优质企业入驻,提供创业培训岗位。

  面向建德全域,正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抓住特色农业的支点,将沉睡的乡土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实践平台。

  政策兜底

  为青年梦想“撑腰”

  想创业但无从下手,怎么办?事实上,随着建德一系列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政策的陆续出台,乡村创业门槛正在降低,全链条式创业服务逐渐完善。

  走进建德寿昌镇“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创业氛围扑面而来。这里构建了以“十里寿昌江”现代化农创园为主的营地,“丝瓜小镇”农创基地、“建德师傅”乡创培训基地、909大学生创业园为辅营地,艺创家驿站、鱼菜共生地、共富工坊等“1+3+N”的青创营布局。换言之,无论从事哪个赛道的创业项目,在这里都能找到产业“主阵地”。今年年初,寿昌镇又一次发出“乡村梦想家”创业招募令,丰厚的扶持政策吸引了新媒体人吴峰成功入驻艺创家驿站。“这里不仅自然环境好,还出台了房租减免、活动引流等各类补贴政策,对创业者来说很有吸引力,未来除了做音乐直播外,我还打算开展文创设计、艺术培训等活动。”吴峰说道。

  除了找准组织,对于青年创客而言,更需要全周期成长性陪伴。寿昌现代化农创园聘请了省农科院专家、本地“建德师傅”及企业高管组成“青创导师库”,为青年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和创业辅导。如“建德乡厨”“茶叶加工”等实用课程开设后,年均培训青年人才1000人次。此外,寿昌镇还常态化开展人才交友会、圆桌交流会等,帮助青年创客解决生活或者工作中的难题,并通过挖掘典型事迹、扩大宣传力度,为有需要的青年人才申请相关补贴。

  创业亦离不开金融支撑。深知青年创业的这一痛点,建德市开发“青创贷”“技能共富贷”等低息贷款的“1贷+1金”金融支持平台,未来还将设立青创专项基金。

  创业不是天赋,而需要不断拉满技能点。聚焦对青年人才的技能培养,大洋镇组建“红耕大洋”直播带货队伍,并通过承办建德市互联网营销师技能大赛,举办“味道大洋”网络短视频大赛等专题活动,以实战演练夯实人才直播带货水平。截至目前,该镇主动邀请高校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余人次,为“村播”队伍提质赋能。

  此外,建德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双创空间载体,实施“万个共创工位”计划,并推出青年人才驿站19家,贴心为青年解决创业初期“一张桌”“一间房”之所需。

  青年人才看到了乡村的前景与未来,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入乡的动力被不断激发。寿昌镇创业者阿润说:“没有政府的支持、贴心的服务,就没有我干事创业的信心。”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杭州建德:一场“青春风暴”正席卷乡村 2025-03-31 浙江日报2025-03-3100019;浙江日报2025-03-3100018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