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创新沃土产业兴旺 富乐嵊州开启新篇

嵊州:以奋进之姿抢抓开门红

  冬意正浓,而在剡溪两岸,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

  重点产业项目抢抓进度,迭代升级的新版惠企政策早发布,小吃等富民产业忙“出圈”……奋楫者,先。新年伊始,绍兴嵊州早早扬帆起航,目标笃定,抢抓“开门红”。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800亿元,同比增长7.0%,产业支撑发展,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首登中国产业研发竞争力百强县78位,创新动能十足;小吃富民产业蒸蒸日上,实业普惠民生,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回顾去年,嵊州实绩满满,行驶的“快船”后涟漪阵阵。

  当下,征程万里风正劲。面对开年的“黄金时间”,嵊州正以奋进之姿勇往直前,加快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富乐嵊州的美好蓝图。

创新动能足 产业兴旺冲劲满满

  近日,走进嵊州市甘霖镇的新锐·万马(嵊州)产业园,多处厂房正在加紧装修中。甘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以生命健康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主,一期21家入驻企业预计在今年3月中旬投产运行,二期工程也在火热建设中。

  这片经济热土之上,重点项目稳扎稳打,新兴产业活力旺盛。据统计,嵊州去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9.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

  在金庭镇,浙江亿瑞精工有限公司正忙着赶订单,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亿瑞精工主要为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提供汽车零配件,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更新扩大生产线,全部设备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

  近年来,随着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为嵊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解锁了新路子。在比亚迪项目的带动下,浙江海威汽车二期等多个优质项目随之而来,还吸引到不少新能源装备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前来洽谈合作,已在嵊州形成超300亿元产值规模的产业集群。

  目前,嵊州已与比亚迪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随着二期、三期项目的接连落地,预计在全部投产后,嵊州将成为比亚迪华东地区最大的电池和储能制造业基地。

  多个现代产业集群“抱团”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强链补链,还有空天信息、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储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多点开花……放眼未来,一张活力满满的产业经济蓝图已初具雏形。

  目前,嵊州已形成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生命健康和未来医疗千亩产业平台、丝素蛋白应用千亩产业平台、集成智能厨房千亩产业平台等4大特色产业平台。

  不仅新兴产业有冲劲,传统产业也在历练中迎来厚积薄发。在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现场,蚕宝宝住进“套房”,吃上“营养餐”,年产鲜茧4万吨,深耕创新、勇于突破的“巴贝故事”仍在继续;在电器厨具领域,嵊州智能集成灶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荣获“推进中国集成智能厨房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

  新的一年,嵊州还将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全年计划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以上,推动电器厨具、机械电机、领带服装等经典产业向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现代纺织转型升级,并通过争创省历史经典产业(丝绸)核心区(协同区)等,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实力。

富民产业旺 交出高分民生答卷

  这几天,在嵊州市浦口街道,走进浙江包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手上动作飞快,正忙着制作小笼包。“目前,专供航空餐的小笼包产品已完成调试。”公司销售总监金益兴奋地说,通过与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合作,这些小笼包将被送上飞机客舱,开启崭新的“飞天之旅”。

  以小笼包、榨面、年糕等为代表的特色风味小吃,是嵊州的靓丽“金名片”,多年来,踏实肯干的嵊州人外出创业打拼,带着独特的美食文化走向五湖四海。如今,全国已有嵊州小吃门店3万多家,从业者超8万人,产业规模约140亿元。蓬勃发展的小吃产业,已成为嵊州重要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嵊州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标准化经营,“小点心”迎来了“大市场”,还通过推出嵊州小吃团体标准、开展小吃统标工程、发布美食地图等,进一步壮大“小吃经济”。在火热的创业氛围中,小吃企业如雨后春笋。

  包行食品是一家年轻的小吃生产企业,目前已有员工200人,日产小笼包约50万个,产品畅销北京、广东、江苏、安徽等地,去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如今,嵊州有SC认证小吃企业7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嵊州已培养小吃中、高级技工和专门人才8900余人,越来越多人学会一技之长,走上致富路。

  为了让“小吃共富”的红利惠及更多百姓,嵊州还提出一个“小目标”——力争到今年年底,培育100家小吃企业,小吃产业实现年产值嵊州市外100亿元、市内100亿元的“双百亿”目标。

  这个“小目标”稳扎稳打、鼓舞人心。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美食文化的魅力,嵊州同步推广小笼包LOGO和IP形象等,并鼓励小吃生产企业深耕产品品质、培育自主品牌,树立好口碑。

  实际上,在新年伊始,嵊州小吃早已开始“冲刺”,和时间“赛跑”,推广品牌拓市场。不久前,在杭州少年宫广场,嵊州启动小吃“六进”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驻足,除了热腾腾的现做特色小吃,还有小笼包企业商家现场开展对接,洽谈合作。这场热闹的小吃盛会,也意味着嵊州小吃将正式走进机关食堂、商超、高校、医院、高铁、航空公司等,开启美食文化新征程。

  漫步剡溪江畔,除了飘香四方的美味小吃,还有婉转动人的袅袅越音。

  作为百年越剧的发源地,嵊州一直重视越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唱响“好声音”。热闹的“嵊州村越”常唱常新,成为现象级文旅“爆款”,百姓大舞台好戏连连,全民共享越剧盛事,相关活动全网传播超过12亿次,上榜全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

  魅力更盛的越剧文化,点燃了戏迷票友的传唱激情,也引来八方游客,带火了文旅产业。去年,嵊州全市游客量突破775万人次,过夜游客数量增长18.98%;嵊州还获评省4A级景区城,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跑出“加速度”

 抢抓开局做优服务

  新年伊始,嵊州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嵊州聚焦项目建设、复工复产、文旅、促进消费等内容,发布多项新举措和迭代升级后的“1+9+2”专项政策,旨在助企惠企、便民利民,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此次惠企助企政策发布时间相较往年提前近1个月,干货满满,展现出嵊州抢开局、稳增长、增动能的决心。

  “聚焦产业发展、创业创新、人才引育、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真金白银’直达快兑。”嵊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个性化政策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9大专项政策资金达6.2亿元,较上年增加17.4%,并争取在一季度集中兑付40%以上,助力企业赶订单,抢抓“开门红”。

  “服务及时又贴心!”回忆起项目验收时的经历,浙江兴暄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琴连连点赞。兴暄和纺织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合成纤维的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机械工业等领域,去年10月,为了项目能够尽快投产,陆琴申报了联合验收服务。

  收到企业诉求后,嵊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住建局、水利局、浦口街道等单位,次日就上门开展“综合验一次”服务,当天便出具《联合验收意见书》,最终仅用10天便帮企业拿到到相关证件。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手续办理、审批事项涉及6个部门,如按照普通流程,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嵊州创新推出的企业项目竣工“综合验一次”服务,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针对规模较大的项目,则采用“分期验收”的方式,方便企业早投产,同时通过“预验即试产”“验收即发证”等,为项目落地打开“绿色通道”,验收流程压缩50%以上。目前,嵊州已为绍兴弗迪电池、顺泰新材料研发等38个项目提供“综合验一次”服务。

  服务对象更精准,服务模式更优化,服务范围更延伸,越来越多企业得到了贴心直达的便捷服务。

  走近崭新的嵊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时尚温馨的企业自助服务、休闲洽谈等功能区让人眼前一亮。该中心设置有项目审批、政策兑律、诉求协调、咨询答复等服务功能,引入科创、人才、金融、法律等“8+1”服务模块,还有极具嵊州特色的嵊州小吃、厨具产业、竣工验收、项目开工等4类专项服务,从“便捷”走向“增值”,助企服务更加温暖、贴心。

  为了构建“立体式”“便捷化”的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服务网络,嵊州还积极推动5个中心镇企业服务分中心及多个企业综合服务驿站的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同质。目前,甘霖镇、三界镇、崇仁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更多企业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

  (本版图片由嵊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嵊州:以奋进之姿抢抓开门红 2025-01-24 浙江日报2025-01-2400005;浙江日报2025-01-2400012;浙江日报2025-01-2400017;浙江日报2025-01-2400014;浙江日报2025-01-2400022 2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