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汪爱英——
拓宽科教产融合人才培养通道
记者 沈听雨
本报讯 (记者 沈听雨) “前几天,我们研究所启动建设的海洋关键材料高能级科创平台,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让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汪爱英颇为兴奋。在她看来,这不仅意味着宁波在海洋新材料领域高能级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更将为推动浙江科技强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重要策源支撑。
作为中科院在浙江布局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研究机构,一直以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致力于创建“国字号”平台,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汪爱英代表关注到,在不久前召开的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十大省实验室、十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为主的“双十”平台,牵头或参与获得一等奖12项,较上年度增长71%。这充分展示了高能级科创平台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引领布局方面的创新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为更好推动海洋关键材料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此次汪爱英代表带来的建议是希望进一步拓宽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科教产融合通道,选拔培养更多高精尖创新人才。
“作为海洋关键材料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学院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目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的比例约3:1,在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生源方面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学院主要以与其他高校合作的形式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汪爱英代表说。考虑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结合高能级科创平台在高水平研究技术、先进科研设备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她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政策支持。最终实现优化健全以重大科创平台为策源支撑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加快培育和汇聚更多创新人才,为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科技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坚实的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