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新路径。

  以技术创新突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推动城乡要素流动的高效畅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任务之一。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需求供给不对称等因素,城市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效应下,创新活力更为充沛,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乡村则面临劳动力短缺、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城乡差距,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整体效益。

  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解决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它通过创新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其一,数字化技术促进信息流动的无界化。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平台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地理和时间界限,提升和扩大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和覆盖范围,推动了城乡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再配置。其二,智能化技术提升生产要素流动效率。精准农业、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农田监测等技术的引入,使得乡村的农业生产实现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型,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三,在线教育促进人才流动的平等化。传统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城乡之间人才供给的差距,导致乡村大量青年劳动力的流失。技术发展为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转移提供可能性,促使乡村人口整体素质极大提升。其四,金融科技促进城乡资本流动的无障碍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金融科技衍生出移动支付、互联网借贷等形式,为农村提供更为安全和高效的资金流动渠道,农村居民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实现了城乡资本流动的高效连接。

  以产业深度转型优化城乡经济布局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内含的技术、模式和管理创新为产业链条重构注入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从而为实现城乡经济布局的优化奠定基础。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优化城乡经济布局不仅是城乡经济高质量融合的需求,更是提升国家总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经济布局既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决定着地区间发展的平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经济布局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一方面,促进产业链协同与融合发展。通过优化产业链条,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推动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补共生的产业生态。例如,推动智能制造与高端服务业、金融科技与消费升级产业的结合,促进整体产业链的增值。另一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数字化亦成为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个性化定制、精准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崛起;同时,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响应能力。另外,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渗透、辐射到更广泛的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通过推动农业物联网、无人驾驶农机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损耗与浪费,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优化城乡的经济布局。

  以绿色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融互通

  在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绿色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前提,推动经济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绿色发展得到技术创新、智慧管理和绿色生产等生产力方面的引领,推动了能源、资源的低碳化、循环化、高效化使用,为能源管理、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城乡基础设施的绿色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融互通,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融互通,指的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缩小城乡在交通、能源、信息、生态等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推动城乡之间设施资源互联。在绿色交通建设上,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等技术的普及,为城乡交通一体化夯实基础。通过绿色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网络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打破了城乡之间传统的地理隔阂和基建堵点。例如,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公交车已成为城市绿色交通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同步推行新能源汽车下乡,通过建设电动交通网络和充电设施,推动城乡交通的无缝衔接。在绿色能源互通上,通过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技术手段,城乡能源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绿色、智能的联动。当前,城乡能源结构的差异较大,城市地区能源多依赖于集中式电网,而乡村地区则面临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难题。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绿色能源技术,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在绿色信息化建设上,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感知、联接和调配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 2025-01-13 27266705 2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