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专版

以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奋进姿态贡献更大力量

余杭:经济大区勇挑大梁 高原之上再建高峰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加速崛起。刚刚过去的2024年,余杭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

  继2023年GDP、地方财政收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重回全省第一后,2024年财政总收入也实现超越,四大指标全面重回全省第一,进一步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第二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进一步擦亮;首夺安全发展铜鼎、蝉联科技创新鼎,形成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安全发展、平安建设“五鼎齐聚”;服务业高质发展、数字经济提质、城乡风貌整治、交通强省建设、金融风险防范、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7年杭州市综合考核位列第一……

  新的一年,已在奋斗中开启。2025年,余杭坚定树立“高原之上再建高峰”的奋进目标,坚决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新提质增效 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近日,位于余杭的我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迎来里程碑节点,超重力场实验大楼交付使用。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容量最大、实验能力最强的多学科超重力实验设施,将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从农业大县一路奔跑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的制胜法宝是“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如今,余杭已落地杭州超重力场、四大省实验室、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浙大量子研究院、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重器集群,并通过实施“玉鸟计划”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5年,余杭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好经济转型升级决胜仗,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如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余杭也已谋定行动方案。

  推动科技创新再提升。2024年,余杭连续4年夺得全省科技创新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人才总量突破45万。余杭将继续支持四大省实验室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未来科技城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深化环之江实验室、环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等创新生态圈建设。

  同时,余杭将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积极探索科创平台牵动的科教融合、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力争全年人才总量突破50万;纵深推进“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推动数字经济再攀高。余杭是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雁阵梯队。2025年,余杭将进一步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协作,持续壮大腰部企业矩阵,推动更多企业进入“营收百亿千亿俱乐部”;深化全省高端软件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塑造平台经济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推动数实融合再深化。2024年,全省唯一的“未来工厂推广中心”落户余杭。依托这一中心,余杭将强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拓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等场景应用;持续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启动新一轮工业用地有机更新1500亩、改扩建产业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工业上楼”余杭样板。

  推动未来产业再争先。基于现有产业基础,余杭已重点谋划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接下来,余杭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能算力集群建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坚持“空地一体”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标杆城市核心区,进一步打响“中国飞谷”品牌;打造全国机器人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生态集聚地,争创省级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缩小“三大差距” 展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头雁风采

  近日,良睦路道路工程(一期、二期)正式通车,全长15.6公里的良睦路全线贯通,形成了又一条连接余杭南北的交通要道。有了这条道路,每天往返闲林、五常等地的张先生的通勤时间缩短了一半。良睦路串联起梦想小镇、海创园、人工智能小镇、阿里巴巴、小和山高教园、杭师大等园区、高校,也成为产业发展和资源流动的纽带。

  近年来,余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共同富裕的系统部署,率先建立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优质共享、共同富裕的理念共识不断提升。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余杭蝉联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考核优秀单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3年在杭州市共同富裕考评中位列第一。

  在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过程中,余杭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过去一年,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拉开框架,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余杭国际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杭州西站至上海、苏州、温州的高铁线路正式开通,城市主干路网、地铁线网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能级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浙大一院总部二期、浙大妇院余杭院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做精做细“一老一小”服务,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12个,生育补助政策实现一二三孩全覆盖……

  2025年,余杭要打好缩小“三大差距”持久仗,展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头雁风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余杭着力打造具有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中轴线,加快推进余杭国际体育中心等已开工项目建设和银泰未来新商业中心等已签约项目开工,积极做好双子塔等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启动良睦路两侧整体功能提升,打造联动城西科创大走廊与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城市发展轴;结合和美乡村提质扩面,沿西险大塘高水平打造生态大道、景观大道、文化大道、共富大道;迭代升级“1+5”山城协作模式,健全完善“飞地”抱团、农村职业经理人等模式。

  在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方面,余杭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持续推进“美好教育工程”“舒心就医工程”,推动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浙大妇院余杭院区建成投用。聚焦“一老一小”,扎实推进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突出青年优先发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样板。打响“暖心救助”品牌,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文化保护传承

持续擦亮

“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近日,2025年良渚文创产品共创计划发布。余杭广邀专业机构和个人以产品授权、合作、联名等多种方式,共同开发具有良渚元素的文创产品,推动良渚文化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为给设计师提供更多思路,当天还发布了2025年良渚文创两大主题趋势元素。这是良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动态。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以良渚文化为核心,余杭推动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东西向串联起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千年古镇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数字文化等,打造文化走廊、生态之廊、共富之廊、发展之廊、合作之廊。

  过去一年,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成果丰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落成开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成功获批,“何以文明·遇见良渚”2024全球巡展先后走进英国、俄罗斯、秘鲁等国家(地区)举行特展,“良渚5000+艺创综合体”和“径山茶文化公园一期”等首批“十大工程”项目精彩亮相,“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图景”发布,径山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径山茶首评入选“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TOP10”、位列前三……

  2025年,余杭要打好文化保护传承整体仗,促进遗产保护经济发展共生共赢。其中重点便是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为牵引,推动文化和经济共同繁荣,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打造文化走廊新形象。余杭将滚动实施良渚文化大走廊新一轮“十大工程”,全力推进良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良渚博物院二期等项目建设,高水平服务保障第三届“良渚论坛”、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良渚专场活动等筹办工作,常态化推动良渚文化“走出去”;放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三大文化地标集聚效应。

  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余杭将推动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苕溪文化、古镇文化等高价值转化;用好全省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持续拓展“余杭文化出海”新通道。

  打造文化服务新格局。余杭将加快余杭文化艺术中心、余杭图书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化驿站排点布局,加强全民阅读、“文艺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供给,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打造文明实践新阵地。余杭将持续开展城市文明提升系列专项行动,健全“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区域文明新实践工作机制,开展“好家庭好邻里好家园”文明有礼基本单元建设。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5 余杭:经济大区勇挑大梁 高原之上再建高峰 2025-01-12 浙江日报2025-01-1200005;浙江日报2025-01-1200010;浙江日报2025-01-1200019;浙江日报2025-01-1200015;浙江日报2025-01-1200026 2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