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经济强区勇挑重担

高新区(滨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张留 王心慧 肖鳕桐 涂心如

  经济大省挑大梁,杭州高新区(滨江)能为浙江作哪些贡献?

  一直以来,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滨江)始终是浙江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顶风船”,为浙江培育出一个个新增长极。刚刚过去的2024年,“顶风船”开出“加速度”: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812.3亿元、连续9个月保持杭州第一;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2个;新设企业2.1万家、全市第一;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9.1%、保持全省第一;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蝉联“浙江制造天工鼎”“科技创新鼎”……

  创新发展,实干争先。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如何再立新功?1月3日召开的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谋定新一年路线图。

  聚力“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高新产业集群是杭州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全力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最大增量。走入高新区(滨江)的物联网小镇,全长近1800米的物联网街穿镇而过,街的两侧坐落着15家上市公司。这条人们口中的“浙江最牛科技街”,集聚了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的“半壁江山”,折射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滨江。

  如何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高新区(滨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在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装配区,6台组装中的心磁成像设备,已拿到“准生证”——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这是极弱磁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产业创新模式的一大突破。

  心磁成像设备背后是千亿级的零磁医疗设备产业,为了孵化这枚价值千亿的“金蛋”,高新区(滨江)在2024年启动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并向“圈”中导入资金、人才等要素,致力于打通“科学—技术—产业”转化的快车道。

  在未来,随着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的建造,更多具有变革性的科技产品,将从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出发,从滨江走向世界。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的故事,正持续在高新区(滨江)上演。前段时间,中昊芯英研发出高性能TPU(张量处理器)AI训练芯片,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启用AIGC产业创新中心以来,高新区(滨江)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算力层到算法层再到应用层,各自涌现出一大批掌握自研技术的企业。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还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大优质智能产品、应用标杆企业、典型场景应用等支持力度,深化大模型、数据、算力一体化发展,推动云、网、端全链条融合并进。

  不只是中昊芯英,在高新区(滨江),一大批企业成为创新的主力军。2024年,高新区(滨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9.1%、保持全省第一,其中九成左右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不少企业常年将自身研发投入保持在全年营收的10%以上。

  在2024年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浙江省企业创造力百强、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典型样本三项榜单中,高新区(滨江)入榜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高新企业聚链成圈,牵引产业能级再上新的台阶。

  未来,高新区(滨江)将全面落实创新浙江的决策部署,出台建设创新滨江实施意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布局壮大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零磁医疗装备、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破解“成长的烦恼”

  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目前,高新区(滨江)的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已经达到2232.3万元,如何在72平方公里的有限土地上实现无限发展?

  建设“中国数谷”,构建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是高新区(滨江)谋求增量的重要探索。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不同,数据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超越时空限制,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凭数据资产获得千万元授信,这样的创新举措已经在“中国数谷”实现了。

  数据资产化加快推进的背后,是制度和规范先行。2024年,“中国数谷”率先探索“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治理体系,率先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率先探索数据资产化实现路径,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操作规程》和《数据资产融资指南》两套白皮书,白皮书为滨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数商企业提供了实践指南,是“中国数谷”在探索数据资产入表领域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数据加快流通、变现、交易,背后指向的是一个万亿级的数据要素市场。高新区(滨江)正在以改革打开无限空间,加快培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爆发点、增长点。

  建立现代产业社区,则是高新区(滨江)做强楼宇经济、向“天空”要增量的法宝。

  传统社区侧重于为户籍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而在现代产业社区,企业成为社区“居民”,企业和员工一道享受社区的生活配套和政务服务。

  现代产业社区往往对楼宇内企业的运行情况更为清楚。组建不过一年的兴盛产业社区,已经成功助力波司登电商总部、腾讯系孵化的电鲸网络等多个项目落地。经兴盛产业社区对接后,电魂网络的一家合作伙伴,还直接入驻了电魂的总部大楼,真正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现代产业社区对青年员工各类需求的感知,也更为迅速。2024年9月,火炬产业社区辖区内的25名职工子女成功入学钱塘帝景幼儿园永久河分园,这些孩子的就读不受房户限制,只需父母有一方所在公司注册在火炬、且个人社保交在该公司注册地内即可。

  在此之前,火炬产业社区摸排到职工的带子女上班需求,并与滨江区委社工部、区教育局等多方协调对接,最终推动了此次“就近入学”机制在辖区内的幼儿园试点。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还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谋定一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实现从“有限空间突围发展”向“无限空间无限发展”进阶。

  推动“产城人文融合”

  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总量富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把“蛋糕”分好。

  滨江青居项目所在的火炬创新中心,是长河、山一、张家村等6个社区的村级留用地,如今这块地由办公楼改建为人才租赁住房,方便在附近工作的高新企业员工就近入住。类似的村级留用地创新开发,使得集体经济的池子得以壮大。2024年1—11月,高新区(滨江)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3亿元、增长29.4%。

  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高新区(滨江)联动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和街区“微更新”。一个个未来社区,不仅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也是观察“国际滨、未来风”的展示窗口。

  缤纷未来社区居住着大量滨江原住民,老年人来社区食堂就餐可以打折,“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也可以错峰享受折扣。滨和社区是滨江人才公寓的所在地,居民平均年龄不过27岁,社区开出“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创业指导,仅2024年就新增孵化了38家企业……各个未来社区的建设场景精准匹配居住人群需求。目前,高新区(滨江)入选省级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城区。

  更宜居,也更开放。杭州正在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坐拥“大小莲花”的“国际滨”,在后亚运时代频频迎来高光时刻——2024年以来,高新区(滨江)共计举办大型演唱会、国际性赛事等活动38场次。这一年,高新区(滨江)还专门出台赛演经济支持政策,并推进文明观赛(演)全省试点。莲荷里、山泽里等新开业的商业综合体,承接了相当一部分赛演带来的客流。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将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包括举办“BINGO滨购”四季等活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进演赛展商旅深度融合等,“俘获”更多年轻人的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高新区(滨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2025-01-03 浙江日报2025-01-0300006;浙江日报2025-01-0300019;浙江日报2025-01-0300020;浙江日报2025-01-0300008;浙江日报2025-01-0300010;浙江日报2025-01-0300022;浙江日报2025-01-0300023 2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