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18小时,又专又贵的《金石录》卖断货

靠直播,“小众”古籍有了新买家

  很难想象,“小众”古籍能有这样“火爆”的销售数据——

  定价2980元,售价1490元的仿真线装本,限量300套,上架18小时旋告售罄,目前在二手书市场已全部溢价超过3000元每本;随后推出的平价精装本,定价398元,售价238元,首印1500册也在72小时内全网断货,随即紧急加印,目前销售码洋超过80万元。

  “它创下了我们社同等时间内最高销售额记录。”图书策划编辑祖胤蛟说。

  这本书便是浙江古籍出版社(下称“浙古社”)策划主导的“宋刻大系”第一辑第一种, 高清彩印的上海图书馆藏南宋刻本《金石录》。

  《金石录》是宋代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学专著,上海图书馆藏南宋刻本以递藏者皆钤印“金石录十卷人家”而闻名。首创性制作影印古籍印章释文表,浙古社的《金石录》将全书300方珍稀印章释文编排,附以原大彩图,极具研究参考价值。

  即便学术含量极高,在此之前,祖胤蛟也不敢“妄想”如此畅销情形。按照惯例,《金石录》这类高定价、重学术的古籍类图书,要么包销,要么有项目经费支持,很少“走市场”。

  他相信,主动又互动直播售书,对《金石录》的销路和销量大有帮助。

  2023年5月,浙古社直播团队刚刚成立。尽管此前直播带货已经火了好多年,古籍类出版社却姗姗入局。“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有近30家。但是在我们之前,有直播团队的出版社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主播唐敏介绍。

  “古籍为什么要拿到这里来卖?”这是浙古社直播间刚开张时,常被“弹幕”的一个问题。画外音是:古籍又专业又贵,受众群小,放到接地气的直播间,怎么卖得出?

  祖胤蛟和唐敏都认可这种说法,认为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古籍类出版社那么晚才驶上直播赛道。而当一本又一本的书被直播卖爆,他们也渐渐意识到“小众”的局限可以转化成卖点。

  如各大古籍社均有着自己的出版特色,浙古社主要侧重在点校本、影印本上做文章。这就注定了出版物成本高、专业性强,定价必然贵。

  “专业有专业的需求,贵也有贵的好处。”祖胤蛟做过估算,当售价数百元的古籍类出版物销售量达到约2000本时,其利润与卖出四五万本的售价几十元大众书籍相当,“销售量上的压力小了”。

  与此同时,唐敏在直播过程中也发觉,贵和专业会导致消费者的要求变高。作为文化产业专业的毕业生,她擅长营销,却没有充足的古籍知识储备。面对网友各式专业问题,难免力不从心。

  这时,专业的图书编辑登场了。

  2024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平价精装本《金石录》首发。浙古社直播间首次只为一本书开设专场。这也是专业出身的祖胤蛟第一次正式“跨界”做主播。

  “《金石录》好在哪里”“《金石录》的上海图书馆藏本和国家图书馆藏本有什么区别”“版本学是什么”“宋本、清本、明本有什么差别”……从书本身到整个中国古典文献学领域,网友的问题五花八门。祖胤蛟答得从容不迫。一来一往中,直播间俨然成了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免费课堂。

  最后,短短直播时间,《金石录》卖出180多套。联想到浙古社挂在网店上的书,常常一天也卖不出一两本,祖胤蛟对直播售书的态度从原来的“不以为意”转变成“深以为然”。

  “直播不仅有助于抵达细分市场,发掘更大的读者群,也给了我们习惯在案头工作的编辑更直观的成就感。”这次之后,上直播间成了他的主动选择——即便这需要耗费他额外的精力。

  如今,浙古社直播间的“爆款”不止有《金石录》。紧随其后出版的“宋刻大系”系列《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重雕足本鉴诫录》,以及“批校经籍丛刊”的《陶诗汇注》等书都销售不俗。浙古社也成了业界学习对象。有的古籍社来打听“《金石录》是怎么做的”,有的来“蹭热点”,希望能将《金石录》上架他们的直播间。

  浙古社的出版人却时刻保持警醒。

  祖胤蛟担心,“爆款”古籍也许会影响古籍类出版社的出版定位,使得它们更注重推出那些“卖得好”的书。

  “古籍整理出版是产业,也是事业。”他认为,古籍类出版社的特殊性,使其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浙古社正在做的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毛奇龄全集》,有约700万字体量,全文繁体,“具文脉传承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还有危机感。

  例如“本领危机”。“主播是我的本职工作。图书编辑不可能总来‘救场’。”唐敏觉得自己需要补足更多的专业知识。在这一点上,祖胤蛟也有同感,觉得自己需要打开思维,更多地走出案头,深入地参与进整个营销过程,“否则现在社里招聘图书编辑,不会既要求专业功底好,又要求学习能力强”。

  电商行业风云变幻,显然,怎么做好古籍直播,行业仍在摸索经验。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靠直播,“小众”古籍有了新买家 2024-12-27 27247965 2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