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启动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打造15分钟服务圈
双向奔赴,让“小哥”感受家的温暖
记者 赵路 丁珊 通讯员 刘茜 谢雯艳
本报杭州12月4日讯 (记者 赵路 丁珊 通讯员 刘茜 谢雯艳) 一幕幕“双向奔赴”的场景,正在杭州市西湖区不断上演。记者从4日召开的西湖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动员大会上获悉,西湖区全面启动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新就业群体总数已达86.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7.1%。今年8月,西湖区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的“十条举措”,通过党群组织覆盖、织密服务网络、建设“友好单元”等方式,试点开展新就业群体服务和凝聚工作。
打通外卖配送“最后100米”。4日晚,在灵隐街道绿园小区门口,饿了么“小哥”吴正桥使用小哥码“碰一碰”功能,“秒”进小区。截至11月底,西湖区447个小区、301个商圈楼宇制定《配送环节工作指引》,更新升级管理规则,方便“小哥”们进出。不少小区、楼宇因地制宜,划出“小哥专属”电动自行车泊位、增加爱“新”换电站等友好设施。“每次送单至少省了3到5分钟,也不用担心违停了。”闪送骑手朱海星说。
打造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为让“小哥”感受到家的温暖,西湖区在全域建成264个“暖蜂驿站”、31家“小哥”优惠食堂,还在“15分钟服务圈”内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子女看护等服务。443家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主动加入,为关心关爱“小哥”们添薪助力。前两天,美团“小哥”涂庆宇电动车损坏后,到文二路华冬电动车市场免费更换刹车片,“‘吃饭家伙’日常磕碰再也不烦心了,大家都特别欢迎。”涂庆宇说。
创新设计系列双向机制。比如,在西湖区参与“助老送餐”的“小哥”,可以在“小哥食堂”享受“折上折”的优惠;“小哥”参加志愿活动取得的志愿分,可以换取毛巾、肥皂、充电宝等生活必需品。在古荡街道,“小哥”为老人送餐能获得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在西溪街道,“小哥”来老年食堂吃饭可享受7折套餐,可在旁边的驿站喝凉茶、充电、休息。目前,17支“小哥志愿服务队”遍布西湖区镇街,光是“助老送餐”就已配送超2.2万人次。
推进会上,西湖区11个镇街授牌成立新就业群体党委。“建立和完善组织,可以降低新就业群体的漂泊感,提升归属感。”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西湖区将全域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将“友好”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拓展至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更多新就业群体,实现与更多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