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美丽浙江建设的实施意见》——
看2035年的浙江有多美
本报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李筱盼
2035年的浙江,会是什么样?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美丽浙江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美丽浙江。
这个目标总体上比国家提前十五年,可见浙江想要在美丽中国建设上走在前列的决心之大。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出现的“四个重大转变”,阐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的新定位,浙江在去年召开的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在美丽中国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次《实施意见》就是对国家《意见》进行贯彻落地。这个目标怎样实现?记者从意见中梳理出了一组数据。
——到2027年,浙江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6%。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域美丽海湾。
浙江是江南水乡、海洋大省。2002年,浙江省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仅为66.4%。这些年,从“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到五级河长制、美丽河湖建设,至2023年这一数据已提升至97.5%,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在全国处于前列。
不过,随着项目开发、产业发展,治水还要打持久战。尤其在近岸海域,2023年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平均比例为56.3%,达到历史最优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为此,浙江计划开展八大水系水生态健康评估,实施重要水域岸线空间保护;加强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象山港等海域综合治理,实施入海河流氮磷减排,开展船舶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不断提升陆海统筹治理能力。
治水之外,浙江还要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到2035年全域高水平建成无废城市。注重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噪声污染、塑料污染等环境治理,全要素提升环境品质。
——到2035年,浙江要建设生态廊道1万公里以上,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0%。
生态廊道就是为动物穿行留出的“斑马线”。浙江生态廊道可以总结为“两屏八脉多带”,也就是浙东海岸生态屏障、浙西浙南多条山脉形成的山岭生态屏障,以八大水系干支流为主形成的河流生态廊道,以及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道路生态廊道。
到明年,浙江要保护和建设美丽生态廊道3000余公里、保护和建设规模150万亩。这些重点工程涉及重点县76个,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名山公园等自然生态空间90余处。
“统筹推进‘两屏八脉多廊’生态屏障建设”也被写进此次《实施意见》。浙江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争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和南北麂列岛国家公园。同时,浙江要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固碳增汇,发展海洋“蓝碳”,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有量保持稳定,水土保持率达93.8%。
——到2035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7万平方公里。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车辆渗透率争取达到50%。
根据新一轮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成果,浙江更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范围,陆域减少约2670平方公里,海域增加约5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3.6758万平方公里。
在国土空间上划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细分出重点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就能在一张地图上精确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功能保护。推进省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浙江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继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在此基础上,浙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及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到2027年,建成省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500家以上、工业园区50个以上。
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2027年目标已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0.3%,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燃油车。今后的“油电之争”,还要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电池技术的发展。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展望本世纪中叶,浙江省域绿色低碳发展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报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李筱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