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生态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与数字产业革命爆发期。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技术正迸发出强劲驱动力,为乡村文化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数字+文化”“数字×文化”等多样化业态实现了数字创意和乡村文化的跨界交融,为乡村文化生态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具象体验和叙事场景。数字赋能乡村文化生态高质量发展,可尝试基于数字驱动打造“标识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等多元文化生态链,从而充分激活乡村文化资源、创新乡村文化生产、赋能乡村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一是凝练内涵塑造文化品牌,打造乡村文化生态“标识链”。一组声光电协同下的舞蹈《碇步桥》让人们记住了泰顺乡村石桥的绝美意境,一段水墨江南远山如黛的最美徒步视频让新昌下岩贝村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圣地。数字技术让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态更为具象化,让原本相对遥远的“诗和远方”在特定的数字叙事场景中更为清晰与生动,为打造具有更高地域辨识度的“浙里”乡村文化品牌提供了无限可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江山市富含村歌艺术气息,平阳县内含传统南戏韵味,长兴县小沉渎村蕴含文学气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生态,是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通道。在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需因地制宜谋发展,逐步破除“千村一面”,以“文化+数字+艺术”为载体,塑造乡村文化的标识性和独特性,破解和消弭数字媒体浪潮下乡村文化同质化和内卷化。

  二是多维挖掘优质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生态“价值链”。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农耕器具、工匠用具、村落遗址、生产遗迹等展现出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而民间歌舞、剪纸技艺、传统曲艺、端午龙舟、太公祭春、畲乡民俗等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则展示出了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根据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比上年增长36%;其中95后、00后正成为生力军,30岁以下传承人年增长72%。“非遗+电商”如火如荼,“数字非遗”“云上非遗”不断出彩出圈,有效充实了乡村文化生态,拓宽了乡村文旅产业。多维度开发乡村数字文化资源矩阵,充分挖掘区域优秀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有效打造集数字文旅为一体的沉浸式、交互式文化新模式,是丰富县域乡村文化生态价值链的重要驱动力量。

  三是根植特色构建数字业态,打造乡村文化生态“创新链”。为契合从浅层观光游到深度体验游的新趋势,仙居神仙居景区将传统文化植入数字游戏,打造神仙居“孪生景区”游戏场景,基于虚拟IP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通过“文旅+游戏”模式开发数字文旅新亮点,打造交互式数字文化生态,有效赋能传统文旅业态焕发新活力。数字技术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态的呈现形式和创新水平,数字赋能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根植于区域传统特色文化进而实现协同创新,积极探寻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生态独特的契合点,在“小切口”的数字化表达中融合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在创新数字文化IP中展现栩栩如生的诗情画意,最终助力地方乡村文旅的创新融合。

  四是提质增效数字能力水平,打造乡村文化生态“服务链”。下姜村,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里拥有数字“乡村大脑”,5G乡村远程医疗服务,数字化养蜂特色园,陌生人流数字分析系统,水气环境数据实时监测等较为完善的数字服务系统,在数字赋能中正奋力谱写着共同富裕的崭新画卷。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是涵养数字文化内核的重要保障。数字服务能力既包括乡村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数字创新水平、数字人才储备、数字传播能力等。浙江应积极借力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矩阵,叠合乡村文化大数据分析和数智化拓展,努力提升县域乡村文化美誉度,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数字文化生态体系。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日报 理论 00008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生态创新发展 2024-12-04 浙江日报2024-12-0400006 2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