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三都:建好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刘佳明 王杰
“周爷爷,饭来喽,今天有你爱吃的牛肉。”中午11点半,杭州建德市三都镇大唐村的镇聘储备干部吴海燕背着送餐箱,敲开了周爷爷的家门。周爷爷笑着说:“小吴你又来了,今天怎么没带你的小本子来?”吴海燕回答:“今天来得急,没带,您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我肯定记得住。”
11.26平方公里的大唐村,有6个自然村,但常住人口仅84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高达252人。就连大唐村的村班子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像大唐村这种偏远山村,人口外流严重,迫切需要破解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今年以来,建德市扎实推进“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在逐镇逐村起底过筛的基础上,推出“精分严管·六比一争”工作,并提出6项试点任务,“镇聘村用”正是其中一项探索性举措。
今年7月,通过建德市委组织部“镇聘村用”招考工作,原先在三都镇公共服务中心工作的吴海燕来到三都镇大唐村成为一名村级后备人才。“外来”人才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要快速熟悉村子里的情况。吴海燕就从参与村子里“幸福方桌”送餐活动做起。她背着送餐箱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认识了村里每一位老人,并在送餐过程中收集了他们的“微心愿”。村里许多年事已高的老年人都有使用辅助器具的需求。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工作时,吴海燕就进行过相关申请的代办。于是,她轻车熟路地帮老人们申请辅助器具。很快,吴海燕就帮周爷爷填了网上申请单,申请到了一个心仪的辅助器具。
想要做好乡村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做好服务。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官”,如何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随着各地香榧产量大幅增加,香榧价格走低,今年大唐村的香榧还出现了滞销情况。吴海燕化身主播,利用“山里朋友”网络直播间以及短视频平台,帮助村民们销售农产品。跨村任职仅3个月,吴海燕就通过一件件实事,让大唐村的村民认可了她这个“外来”人。
在三都,扎根基层的年轻人不止一个。家住三都镇绿源村的周丽菲,通过“镇聘村用”招考后,成功“回村”。
刚在村子里安定下来,周丽菲就马不停蹄地和村里的同事们一起组织开展“人人都是保洁员”宣讲活动,并积极参加村干部“劳动一小时”活动。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绿源村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望着远处规整的田园与清澈的小溪,她笑着说道:“‘镇聘村用’模式的开展,既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我回村服务乡亲的心愿。”
建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镇聘村用”打破了原来“村干部本村选”的固有观念,从一地找人到全域选人,不仅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还有效解决偏远村、难点村“头雁”质量不高、储备人才不足等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队伍支撑,也推动了青年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