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黄岩“三化十二制”治村经20年历久弥新——

治村有序 支书有能 发展有方

  “我们黄岩的村社发展,离不开‘三化十二制’。”近日,几位中央党校专家到访“中国最美村镇”——台州黄岩南城街道山前村。被问到有何治村秘诀,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荣如此揭秘。

  “三化十二制”是黄岩一部传承20年的“治村经”。2004年,黄岩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推出村级治理经验,包括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村务监督民主化三大目标和与之配套的十二项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

  同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黄岩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对“三化十二制”给予充分肯定。

  20年来,这部“治村经”推动当地基层治理、建强“带头人”队伍、推动跨区域协调发展等。前不久,黄岩又出台深化“三化十二制”的新举措,多维度推进治村有序、支书有能、发展有方,让老经验焕发新活力。

  治村有序

  怎么做,事事有规矩

  “我们村的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红火,是不是该出个制度,让运营更规范?”“确实,村规民约中相关规定比较简单,要出一个更详细的。”11月11日晚6时,黄岩北城街道后庄村召开例行党总支会议,村党总支书记郏正江跟副书记章金昌商议着增加一个议程。

  在黄岩,治村靠制度已成为一种共识。

  早在2004年,针对当时有的村两委权责不清等问题,黄岩探索形成以“三化十二制”为基本框架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制度化让村社工作有了可操作的规则程序,减少了‘一言堂’‘一帮亲’‘一盘沙’等问题的发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黄岩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20年来,“三化十二制”创新不断,已成为黄岩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从最初的治村,到现在推动村社发展现代化,黄岩在坚持‘三化十二制’的同时,还在不断深化创新。”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献之说。

  今年10月,黄岩出台《关于坚持和深化“三化十二制”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黄岩样本”的实施意见》,针对基层治理现代化一系列新课题,从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智治水平、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深化,提出20条新举措。

  “我们用老经验破解新问题,也把新经验上升为新制度。”黄岩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虹举例说,辖区有10万新老居民,其中包括2.3万流动人口,治理难度大,好在辖区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社会资源较多。怎么用好这些力量?街道在已运用多年的联席会议、矛盾化解等制度基础上,探索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实施细则,如明确哪些群众需求由哪类社会力量响应、不同社会力量间如何协作、提供的服务如何监督评估等,让社会力量与群众组织各展所长。目前,该街道有社区志愿者2800余名、社会组织300余家,每年开展助餐送学、康养托育、敬老孝亲等社区服务3000余场,年均服务居民超8万人次。

  支书有能

  做什么,村村有目标

  走进黄岩沙埠镇横溪村,整洁的环境、漂亮的民居,以及“村咖”等多元新业态,让人很难想象这个村曾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民说,村庄蜕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从宰。徐从宰则说,这离不开“三化十二制”对村干部的“赋能”,“不仅明确了村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还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了我们的治村能力和水平。”

  “三化十二制”强调党的领导全面化,注重对村干部尤其是“领头雁”的培育。“我们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村社干部队伍全周期、多维度建设架构,正在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培育体系,系统提升其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黄岩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黄岩依托与同济大学联手共建的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建立了全区村干部培训中心,开设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空间布局等20多个课程,基本覆盖各级人员培训需求。

  “现在,尤其是‘一肩挑’的村党组织负责人,不仅要会解读政策、会调解矛盾,也要能致富、会经营、善聚力。综合能力要求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培训中心主任章文泽介绍,黄岩297个村所有村干部和村级后备人才,每年到此接受“1+N”的模块化培训,“1”为政治理论学习,“N”为乡村运营等实务培训,今年已有1.1万余人次接受培训。

  “村干部有能力、清楚村子该怎么发展,村民就有了一起拼搏的‘领头雁’。”黄岩屿头乡沙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洪说,两年前,该村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一开始并不清楚要做啥。他请教了同济大学规划系主任、区乡村振兴学院专家杨贵庆等人,明确了打造“零碳村”、“复活”沙滩老街、开展数字化提升等一系列规划。如今,沙滩村的未来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

  发展有方

  怎么闯,抱团一起干

  黄岩北洋镇小里桥村地处山区,却有一个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投资3千万元的现代化厂房。更让人吃惊的是,这还是小里桥和周边21个村共建的致富项目,去年给22个村集体共带来300多万元收入。

  多个村搞大项目,很容易“众口难调”,这些村怎么做到的?“这靠的是‘三化十二制’。”小里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建行介绍,“十二制”中的五议两公开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三资管理制度等,规范了重大项目的决策、实施等全过程,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被激发,“我们这个项目,每个村都开过支部会议、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大会,22个村的跨村村务联席会议也开过5次。讨论清楚了入股、分红比例等关键事项,大家思想统一了,项目落地就顺利了。”

  在黄岩区委社工部副部长王雷勇看来,单个村发展资源有限,未来的乡村发展中,跨区域、综合性项目会越来越多,需要建立一个由党员干部、群众、合作村社、镇街等组成的乡村振兴共同体,推动村社实现规模化、差异化发展,“‘三化十二制’,正是指导建立一个党建引领、权责明晰、广泛参与、高效协同、精细服务、数字支撑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推动村社高质量发展。”

  “没想到小山村里的营商环境也蛮好的,很多事村里就可以帮办。”黄岩沙埠镇横溪村“埠里咖啡”的95后主理人杨瑞瑶说,在黄岩,在村社创业也能享受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果,跟城里没有太大区别。横溪村还把民宿业主、青年创客等“新村民”纳入村里协商议事联席会,一起商议村里的大小事,大大增强了创客们的荣誉感、归属感。

  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黄岩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到去年底已建成国家级绿色村庄1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未来乡村3个,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乡村新图景。去年,该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8214.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29元,分别较2004年增长441.2%、518.68%。

  (本报记者 金春华 陈久忍)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治村有序 支书有能 发展有方 2024-11-28 27202582 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