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独山港:十年追梦,大港崛起正当时
徐惠文 陆燕萍
东接上海金山,南濒杭州湾,浙江独山港就坐落于此。
这里,有着“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区位优势;这里,是浙北地区唯一的深水良港。2014年8月,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如今已匆匆十年。
2016年,独山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同年,独山港百亿“双子塔”矗立;2019年,独山港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今年,在新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上,独山港镇位列第79名,比去年上升了2个位次……
从蓝图到现实,从思变到蜕变,从摸索到突破。十年来,独山港发挥“两海”优势,加快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全力冲刺“大港梦、千亿梦”的目标。
“两海”优势
激荡千亿产业平台
独山港拥有12.6公里黄金海岸线,是“十四五”期间平湖“金边银线”战略路径中的闪耀“银线”。
2011年8月16日,平湖市政府发文批复设立“浙江省独山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打造长三角重要临港石化工业基地。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先有石化园后有开发区。
正是这一年,卫星化学落户独山港,为独山港百亿大化工“双子塔”先落下一子。
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大潮奔涌向前。2016年,新凤鸣集团经过多轮考察比较,投资设立独山能源,而今已拓展至三期。自此,独山港百亿“双子塔”已成。“我们选择独山港,正是看中了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希望把企业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一个展示平湖、展示独山港形象的窗口、一个连接世界、连接先进生产力的桥梁。”新凤鸣负责人表示。
港,是独山港最鲜明的特质和天然优势;航,让港口流动起来,把银色海岸线变成充满活力的蓝色经济带。依托“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两海”优势,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着力培育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物贸三大主导产业,以大平台承载大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十年前,独山港区只开放建成了A2码头;如今,独山港区在12.6公里深水岸线上建成外海生产性泊位25个,其中万吨级17个,另外还有4个泊位在建,为临港产业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出港口支撑。2023年,独山港区港口吞吐量5512万吨,同比增长3.2%;集装箱吞吐量59.3万标箱,同比增长30.93%;今年1至10月,集装箱吞吐量53.4万标箱,增长7.7%。
近日,“新明州78”轮搭载着刚刚装船的集装箱货物,从独山港区B25、26泊位缓缓驶出,开启了“独山-宁波”集装箱航线的首航。当天,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也同步开港。B25、26泊位投用后,将成为嘉兴港等级最高、能级最强、智能化水平也最领先的多用途码头泊位。独山港区II号内河港池的投用,将能实现外海与内河的有效衔接,带动独山港“海河联运”实现放量增长。
背靠长三角产业腹地,为独山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创造了产业支撑;而大力发展“海河联运”这一嘉兴优势,也将进一步释放独山港的天然优势。
开放合作
招大引强势如破竹
去年,省政府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相关奖补政策并进行了项目评定,全省共34个项目入选,嘉兴有10个,其中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就占了两席,分别是西卡和湛新两个重大外资项目。
过去十年,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接连引进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产业集聚度、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进入爆发期。
“开发区引进的第一个世界500强项目是2018年引进的巴斯夫旗下凯密特尔表面处理生产基地。”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招商服务办公室外资招引岗主任胡希说,当时项目拼抢异常激烈,开发区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却要与长三角周边众多资深石化园区正面交锋。“我们死咬住项目不放,完全站在客户角度,当时投资成本对比说明书都不知道做了多少份,最后终于获得客户青睐。”胡希回忆。
巴斯夫对开发区投出了信任票,为独山港后续持续招大引强发挥了示范效应。凯密特尔之后,独山港成功牵手全球工业树脂领域行业龙头湛新公司。项目于2021年开工,2023年9月投入试运行,目前二期项目正在推进中。
十年来,独山港围绕主导产业、紧盯龙头项目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实现外资招引逆势突破。目前,当地已经引进德国巴斯夫、贺利氏、湛新、美凯威奇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领先企业落户,高质量外资企业数量从1家到22家不断增长,从单一国别投资发展到多国投资并行。
独山港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能让全球产业大鳄信任垂青?胡希道出其中的秘诀:“我们有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平台优势,有面朝大海、背靠上海的区位交通优势,有浙北地区唯一的深水良港的资源优势,还有全国千强镇的底蕴优势。现在,我们又有了产业链发展集群优势。”
开放不仅带来了高质量产业项目的落地、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打开了招商人的国际视野、对接了国际一流服务理念。而今,开发区能够为项目落地提供“平妈妈”式的全流程全周期服务,今后,开发区在园区建设等方面也将充分考虑高质量外资项目的需求,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为独山港的开放吸引力蓄势赋能。
向“新”聚力
产业转型勇攀高峰
日前,由新凤鸣集团全资子公司——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赛本达项目,已经完成环评,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开工。
赛本达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为31亿元。赛本达所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及纺丝油剂是新凤鸣集团生产涤纶丝所需的重要辅料。相对于独山能源前三期动辄百亿的投资,赛本达的体量并不算大,但却是新凤鸣集团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落子。1月至10月,独山能源前两期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44.9亿元。
同样的“链式发展”也是卫星化学的选择。卫星化学落户独山港后数次追加投资,成为独山港另一个百亿级“链主”。今年7月,年产80万吨多碳醇的卫星化学三期项目一阶段一次“开车”成功。卫星化学发布公告称,公司加码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完善公司碳三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配套,巩固碳三产业链龙头。
由此,独山港以十年之功,培育壮大独山能源PTA、卫星化学碳三等两大百亿级产业链,并在三四年时间里接连引进一系列全球精细化工领域头部企业落户,建起了“两链一群”化工新材料产业格局。
如果说,大宗化工的特点在于重资产、重资本,其规模经济决定成本,那么数字经济、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的共性是将科技创新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今年6月,浙江松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开业。作为中国第一代自主研发制造食品机械、包装机械的标杆企业,松川机械在独山港建立全国产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逐步承接上海基地的部分业务转移,使之成为未来的华东重心。
“在数字经济领域,除松川机械外,还有诺瓦瑞斯、柯贝尔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有的还正在提速建设中,有的已经建成投产,使得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独山港镇)产业发展岗主任李月萍说,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起步于十多年前的“小五金”,又从摩配逐步转型到汽配,从零部件生产转型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制造,培育了华特数控、盛重新能源等一批代表性企业,走出了由低到高的产业转型之路。
回望来时路,2014年,独山港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74亿元,截至今年10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574.5亿元,划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曲线。伴随着“两链一群”重大项目产能爬坡,独山港的规上工业产值“千亿梦”即将实现。
(图片由平湖市独山港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