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普陀助推鱼糜加工行业低碳发展

“一条鱼”产业逐绿而行

黄宁璐 唐毓蔚

  眼下,走进普陀展茅工业园区内的舟山市慧达水产制品有限公司,可以看到企业废水预处理设施已经全面升级,新增的生化工艺处理设备和鱼糜加工漂洗水有机物回收利用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经过设施提升改造,鱼糜加工企业的蛋白质回收率达到1.5%以上,鱼糜加工废水化学需氧量降低了60%以上。”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废水中回收的蛋白质还可以用来提炼制备生物肽,在食品、饲料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广泛应用,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鱼糜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水产食品之一,也是海洋食品加工的一种重要原料。在鱼糜生产中,为得到富有弹性、色泽好的优质鱼糜,采肉后的碎鱼肉往往需要漂洗,由此造成30%左右的可溶蛋白流失到漂洗水中。这不仅给废水处理带来负荷,还会引起周边海域富营养化、海洋赤潮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造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年来,普陀区系统谋划,依托科技赋能,全链条助推水产行业从“粗放加工”到“向绿而行”。

  据介绍,普陀区强化因企施策,针对水产加工企业高浓度废水排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根据各企业具体情况,明确企业废水预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具体路径,通过增加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废水排放浓度。目前,展茅工业园区6家鱼糜加工厂均已完成预处理设施建设升级工作。

  与此同时,普陀还不断推动产学研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深化合作,联合开展废水处理技术研发,协同推进减污增效,目前已申报漂洗水蛋白质回收相关专利2件;鼓励企业建立鱼糜加工漂洗水有机物回收利用生产线,有效回收漂洗水中的蛋白质、油脂等有机物,目前已有4家鱼糜加工企业完成相关技术改造。以舟山市慧达水产制品有限公司为例,与改造前相比,该企业废水排放量降低800吨/日,新鲜水用量减少300吨/日,预计可节约成本2400元/天,降低污水处理端碳排放628千克/天。

  “依托科技创新赋能,这些曾因高浓度废水排放问题而备受关注的鱼糜加工企业,如今实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将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励更多水产企业加入绿色升级行列,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2 “一条鱼”产业逐绿而行 2024-11-14 浙江日报2024-11-1400008 2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