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强龙头壮集群优产业 抓项目拼创新谋未来

余杭:锚定“第一区”再筑高峰 建设“新中心”全面跃升

  第二届“良渚论坛”将于11月底举办。今年以来,杭州余杭持续擦亮科技创新和良渚文化两张“金名片”,以实绩实效扛起“大区勇挑大梁”担当——

  继续稳坐“浙江经济第一区”。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67.73亿元,增长5.8%,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和杭州首位;完成财政总收入639.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7.37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城市中轴线核心区内,目前政府投资项目有23个、总投资超500亿元;还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字节跳动华东总部、钉钉总部等产业项目在火热建设中。余杭正向着固定资产投资再破千亿元的年度目标冲刺。

  决战四季度、夺取全年胜。当前,余杭正充分放大“第一区”与“新中心”的叠加效应,以“高原再建高峰”的状态全力冲刺,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机遇,扬长补短强龙头壮集群优产业,竞逐领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新赛道,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精准招引“大好高”项目,努力为省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实现能级的全面跃升。

冲刺3000亿元 守擂“浙江经济第一区”

  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到2024年GDP要突破3000亿元。

  从今年前三季度看,余杭GDP已超2300亿元,继续稳居全省第一,向着3000亿元的年度目标稳步迈进。更值得关注的是,余杭在高基数上还实现稳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速居杭州区(县、市)首位。这是如何实现的?

  从产业来看,余杭的服务业和工业实现了“稳、进、立”。

  余杭是典型的都市区经济,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今年前三季度,余杭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一,增长6.1%、增速居杭州市第三。

  以软件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数字经济,是余杭服务业的重要板块。在2023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一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总量预计仍居首位。

  工业是余杭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在向新成长。前三季度,余杭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05.82亿元,增长4.5%,增速进位明显。

  而从需求侧来看,“三驾马车”持续发力,为余杭经济发展增添了上升的动能。

  有效投资稳步回升。前三季度,余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目前列入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共2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三季度集中推进重点工程30个,总投资达154亿元。

  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前三季度,余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网络零售额达1909.29亿元,总量持续位居杭州市第一。

  对外贸易持续走强。前三季度,余杭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88.2亿元,增长25.7%,其中出口361.2亿元,增长24.8%。

  行稳者致远。基于前三季度打下的扎实基础,余杭如何把“临门一脚”变成“制胜一脚”,交出一份“全年胜”的高分报表?

  全面推进数实融合。当前,余杭正锚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目标,服务好阿里系等龙头企业;同时,在工业领域做好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精准服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实现满工满产。

  全力攻坚重大项目。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余杭正大力招引“大好高”项目,力争招引更多50亿元、100亿元以上项目;依托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做到真签约、真落地、快开工、快达产。

  抢抓机遇扬长补短。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和省市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余杭正抢抓机遇,推动外资利用、对外贸易、社会消费等领域稳优势、拓增量、挖潜能。

竞逐新赛道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余杭近年来的崛起,便是因其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十多年前播下的创新“种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继而形成一片数字经济的“热带雨林”。

  在“冲刺3000亿元”的当下,余杭亦着眼未来,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160家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创新企业和机构携手在余杭成立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5月,余杭又启动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

  6月,余杭启动“中国飞谷”建设,锚定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目标,打造一核两翼、全域发展、有核无边的低空经济总体布局;

  8月,余杭携手浙江大学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计划5年内研制不少于30款先进机器人产品,引育落地含领军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0家……

  竞逐新赛道的底气,源自余杭全力实施“创新策源工程”,打造科研重器集群体系。这也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力量。

  经过5年建设,落地余杭的浙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预计今年底试运行,“一眼万年、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将成为可能。目前,余杭还在全力争取杭州市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户。

  经过多年建设与布局,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在今年成果频出。

  如之江实验室研制的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搭载国星宇航卫星登上太空;良渚实验室夏宏光教授团队拿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荣誉——卓越奖;天目山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天目山一号”成功首飞……

  而为推动更多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余杭今年发布了“玉鸟计划”。其目标是构建完善以人才驱动为内核,科研侧、企业侧双向奔赴,园区、平台、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余杭,正以科技之“新”,带动产业“质”新。

建设新中心

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线

  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的城市能级实现了从“产业集聚区”到“重要新中心”的跨越。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

  城西科创中心和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一道,规划为全球城市功能中心,承担杭州参与国际竞合、彰显国际影响力功能;

  未来科技城等板块被纳入中心城区,更好地发挥创新研发、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城市核心功能作用;

  良渚作为六座辅城之一,将进一步完善辅城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性新城区。

  不仅是规划,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十大工程”建设牵引下,余杭大力招引省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名校名院纷纷落户,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中心”已成为社会各界称呼余杭的代名词——

  杭温高铁9月开通运营,复兴号列车从余杭的杭州西站风驰电掣般驶向温州;苏湖高铁进入联调联试的最后阶段,杭州西站将开行往返上海虹桥的列车;

  杭二中余杭学校、学军中学余杭学校、杭州理想实验学校、未来教育集团、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浙大一院总部、浙大一院良渚分院、浙大妇院余杭院区、浙大儿院余杭儿童诊疗中心落地,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加快建设……

  更为直观的,就是一条对标世界级的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中轴线,正在余杭崛起:填补杭州空白的6万座专业足球场的地下主体结构已完成40%,未来公园(一期)开工建设,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正进行概念性方案国际征集评选,核心区块城市服务综合体项目、艺术文化街区(水街)、余杭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等正在加快推进……

  为进一步推动中轴线高质量开发建设,今年10月,余杭数招连发,发布中轴线产业规划布局和重点实施项目,启用中轴线区域“总师”制等,架起了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发展的“四梁八柱”。

  产业是城市中轴线的重要支撑。这里将重点布局国际数字商务区、智慧科创总部区、创智金融集汇区、艺术文化商业区、国际滨水活力区、文旅悦享消费区六大区域,重点发展总部办公、数字科创、科技金融、人文消费等产业业态。

  城市新中心里的中轴线,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蓬勃脉动的一个缩影。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余杭:锚定“第一区”再筑高峰 建设“新中心”全面跃升 2024-11-14 浙江日报2024-11-1400006;浙江日报2024-11-1400008;浙江日报2024-11-1400012;浙江日报2024-11-1400009;浙江日报2024-11-1400017 2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