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期待更多小而美共富新探索

  最近,全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召开,各地代表在会上分享交流经验做法,共同谋划如何深化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共富工坊”这个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吸引了不少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了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着眼“扩中提低”和缩小“三大差距”,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在全省推开。2022年9月,浙江印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3年打造1万家各种类型的“共富工坊”,实现山区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至今,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1145家,吸纳农民就业49.8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4.9万人,带动人均月增收2600元。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共富工坊”位列10个典型经验首位,向全国推广。

  这个创新之举的核心在于,从“工坊”这个小切口、小载体出发,发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聚合力量作用,从而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百姓增信。

  今天在浙江农村能看到:一串串彩灯,通过订单下发,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手中完成组装,漂洋过海扮靓世界各地的家庭;一条条黄鱼,通过政企合资引进的数字增氧等新技术,身价增长了近10倍,实现了新时代版的“靠海吃海”;一批批融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自然风光禀赋的文创店、咖啡馆、民宿山居,抱团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之路……

  农村为什么难富?说穿了还是技术、人才、信息的制约。在道路、水电、环境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的当下,农民致富缺的不是硬件条件,而是软件条件。“共富工坊”发挥党建优势,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通过“企业+村社+农户”结对,引导企业与村集体、村民资源互补。并且,在来料加工、农旅融合模式基础上,各地开展形态多样的尝试,将产业链延伸到乡村、将新业态导入到乡村,强调对人的技能提升和思路启发,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启动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追求。今天如何通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把它变为现实,既需要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种小而美、轻量化的大胆创新。“共富工坊”就是这样一个小切口,不仅带来了49.8万加入其中的农民生活的改变,更为乡村振兴不断嬗变出美丽风景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探索共同富裕是浙江的责任所在。“向全国推广”并非“共富工坊”的终点站,解锁更多新场景、新功能,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品牌化运营、市场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把小工坊做出大效益,进一步体现“共富工坊”姓“党”名“工”为“民”的特质,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踏实去做。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努力探索积累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鲜活经验,为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期待更多小而美共富新探索 2024-11-05 27168787 2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