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大桥之畅想

  一

  又一次车过乐清湾大桥。

  这座起始于乐清市南塘镇东山头, 终止于玉环市芦浦镇分水山的跨海大桥,以乐清湾的茅埏岛为中心向东、西方延伸,如长虹飞架在乐清湾海面,使这个千百年来被视为“天堑”的内海湾开辟了新通途。尽管,这座大桥由“乐清湾大桥”和“玉环大桥”两座特大桥梁连接而成,但人们却只称呼它为乐清湾大桥。我想,这显然是乡人之间无须沟通的默契。

  数据显示:乐清湾大桥斜拉索塔高136米,全长13.1公里,加上多条接线和枢纽工程,合计38.168公里。大桥道路体系跨越了温州乐清和台州玉环、温岭三市七乡镇,构成了沿海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这座大桥的诞生,已然成为这片海域的新景观。

  二

  我曾在乐清湾大桥2019年通车的当天,约了几位朋友作了一次大桥游,驱车行驶在这座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桥面宽阔、桥墩高耸的斜拉索跨海大桥,我喜上眉梢,心里已经甜透。

  在放慢速度的车上,透过窗口,我觉得大桥像一条舞动的游龙,又似一条从天空中飘落的绸带。由是,我心想:夜幕下,桥灯亮,车灯闪,大桥会如一镰弯弓倒悬海面,与天上星月相互辉映;也会似一弧银月直挂天边,与苍穹星汉天荒地老。或许,大桥更像一架竖琴耸立海湾,在不夜华灯的映照下,与涛声、山海、大地、天空合演最美妙的乐音。

  停车站立大桥上,我凭栏远眺海湾,俯瞰水面,不远处,茅坦、横床、大青、应公等岛屿从海水中冒出,自然错落,亭亭玉立,如一枚枚青螺,又若一粒粒明珠,俨然成为海洋里的盆景公园,让人大可领略“游目江心盆景秀,骋怀浦岸画图工”的诗情画意。桥下,休闲渔船、运砂船来往穿梭,繁忙竞发,只是,几日之前还汽笛高歌、来回繁忙的数艘由东山码头开往茅埏岛的轮渡,此时已难觅踪影。历史把它们定格在波涛的深处,任由后人讲述漫漶的故事。

  三

  烟波浩渺的乐清湾,在地理上分别由洞头、玉环、温岭、乐清四市(区)围裹而成,这其中,玉环是离我家乡最近的一个海岛县。因为被海湾阻隔,多少年来,玉环岛仿佛游离于世外,宛若蓬莱,遥不可及。所以它对我来说,一直就是远方,是天涯。

  早年,由于车辆稀罕,我们要去玉环,唯一的出行方式,就只有海上渡船了。那时渡船很小,起先是机动木船,后来渐渐演变为钢质轮船,但依旧只能坐人,不能载车。再后来,有了可以一次性轻而易举“吞下”几十辆小轿车以及大巴车,还可以再“吃点”小人儿塞塞牙缝的大渡轮,也是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眼下私家车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海上航运,毕竟没有走陆路方便、畅快,更不要说在台风大潮季节,这些渡船全都停摆,乐清湾又成为亘古天堑。

  在我的家乡乐清,由于山多地广,峰峦高耸,我们似乎认为自己地处“上山”,以山上人的眼光,把玉环本岛及其周边的岛屿都称为“下山”。“下山”也即海上之山,在我的印象里,下山渔船成群,海鲜多多,更有栽种在滩涂上、名闻遐迩的文旦林,那可是我们上山见不到的佳果。记得,我第一次到玉环就是跟着父亲去贩卖文旦的,出海的地点在东山老码头。

  带着麻袋、麻绳和扁担,步行十二市里,前面就出现一座古旧的路廊,那也是等待渡船的临时休息处。一小时后,大家跨过堤坝走向码道,便鱼贯登船了。船是木质机动船,老旧、狭小、敞篷,只能容纳二十来人。随着“呜、呜”的两声汽笛鸣叫,小船就在海上开始颠簸了。起先,我还好奇,不停地打量大海、岛屿和乘船的陌生人,但不到半小时,当船行驶到乐清湾深处时,浪头便像一座座小山那样扑向船头,使小船一会儿跌入谷底,一会儿爬上浪尖。此刻,我,一个极少出门的少年,就这样在一叶孤舟上,被大海展现的力量紧裹在无助的船舱里,缺失抗拒力量,甚至连怕也没用,完全是“我命由天不由我”的真实写照。

  第二次到玉环乘坐的是钢质客轮,船大了不少,还有较为舒适的座位。这次,我是到一个叫大麦屿的地方去购买名叫“二哥大”的便携式话机的,这种通讯工具只要把它连接到固定电话,安装天线后,就可以携带在身,当寻呼机(传呼机)收到号码后,便能在一公里范围内打回电话。显然,那时期“大哥大”手机尽管威风八面,却不是人人都能够拥有得起的。上世纪90年代的大麦屿到处都是音乐磁带、音像碟片、照相机、录音机和通讯设备的商店,曾吸引了温州、台州、宁波等地成千上万的“淘宝人”。购物的商店都是开具发票的,且市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乘客轮到玉环虽然稳妥,但上下船要花费不少时间,加之上码头后还要转车,这样,我出一次门,过一方海,赶一趟岛,也总是要叹息一句:不易哪。

  第三次玉环之行,已有滚装码头的大渡轮出现。这年我家买了新房,装修后需添置家具,听好友说,玉环岛有几处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家具城,于是欣然前往。大渡轮自然平稳、安全,但还是需要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停车候船中间还有不少关系户随意插队,这也是被人们“吐槽”最多的事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杜绝这一现象?不过,有了车载的渡轮,人、车上岸后,接下来的行动就显得自如、方便,这要比坐客船好多了。

  现在,每当我独坐书房,在从玉环岛购置的原色木桌上读书、写作,我就会想到玉环岛,想到再也不需轮渡而能直接抵达玉环岛的乐清湾大桥。

  四

  建设乐清湾大桥,受益最大的还是玉环市。这是由玉环市所处的地理区位决定的。

  “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登上雁荡山峰巅时看到的“海上玉环”,见诸于著名的《游雁荡山日记》。是的,玉环岛孤悬海上,一直来与乐清一衣带水,虽然隔海相望,咫尺天涯,地分温台,却是语言相通,人们往来密切。

  据史书记载,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前,玉环各岛就长期在温州府乐清县的版图上,也就是说,其整个行政事务均隶属乐清管理。后来,清代顺治皇帝颁布“迁界令”,玉环岛民大多迁居乐清内陆的大荆、芙蓉等地。康熙年间海上解禁后,原玉环岛民重返故地时,也有部分“敢为天下先”乐清内地人跟随他们一起上岛拓荒、讨海、定居。再后来,即便是雍正六年(1728)建立的玉环厅,也只相当于一个温州分府,行政上依旧归属温州府管辖。

  由此可见,玉环、乐清曾经是“温州一家人”,那么就不说二话。造桥,必须造桥,造出一条地标性、历史性的跨海大桥。

  建跨海大桥的构想经历了多重起起伏伏的困难。资料表明,早在1994年初,玉环就首次提出了建设乐清湾跨海大桥的设想,欲打通玉环跟温州之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到1999年,乐清湾跨海大桥建设被写进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上工作日程。从1994年到2019年,乐清湾大桥建设项目从首次正式提出到如今从蓝图中跃然海上,实现了愿景,光阴已匆匆过去25载。

  通车那一日,最兴奋的莫过于地处大桥中心的茅埏岛居民,他们几乎全家出动到现场观看这一盛大的庆典。许多老人也赶着来见证,腿脚不便拄着拐杖的、坐着轮椅的都来看看大桥新貌,有心人专门安排了公交车,载上他们,让他们兴奋地体验了一番过桥、跨海的感觉。

  桥建在乐清湾上,同时也是建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大桥之畅想 2024-11-03 浙江日报2024-11-0300003 2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