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文化的历史成就
杜文玉 编辑 李雅南 吴晔 周宇晗
唐宋之交,在今江浙地区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政权,这就是钱镠创建的吴越国。吴越国前后延续虽然不足百年,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创造的历史经验很值得总结与借鉴。
吴越国的政治体制与方针
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唐昭宗授钱镠镇海军节度使之职。镇海军的治所本在润州,由于钱镠镇守杭州,遂请求移军至杭州。从这一年起,钱镠治下的政治体制是藩镇体制,即最高政权机构为节度使府,有节度使、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等职官。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后梁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又加封钱镠吴越国王,从而奠定了吴越国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载:“镠始建国,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谓所居曰宫殿,府署曰朝廷,教令下统内曰制敕,将吏皆称臣,惟不改元,表疏称吴越国而不言军。”从这时起,吴越国的政治体制遂变为王国体制。这一政治体制一直持续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为止。这种王国体制类似于西汉分封制的诸侯王国,只是职官名称与职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即唐五代时期的职官制度的特点。
吴越国政治包括多个方面,除了政治体制外,主要还是其政治方针的确立,这就是立足两浙,尊奉中原。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割据政权大都称帝,唯有吴越、南平、楚国始终没有称帝。不过吴越与其他两国又有所不同。其他两国在政治上并不一致,前后都一度与中原王朝交恶,又向南方其他政权称过臣,而吴越国始终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没有左右摇摆的现象发生。即使在唐末藩镇跋扈的局势下,钱镠也始终尊奉中原王朝,维护其中央政府的地位。钱镠本来是董昌麾下的一员骁将,董昌僭称尊号,封他为两浙都将,而钱镠并没有接受董昌的“伪命”,反戈一击,擒董以献朝廷。唐昭宗非常高兴,于是,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八月,赐他金书铁券。铁券之上的金字诏文,写了唐昭宗赐给钱镠的爵衔、官职、邑地,以及褒奖他平定董昌的事迹。此后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朝统治时期,吴越国一直秉持“善事中国”这一政策。
吴越国还执行了一条睦邻政策。早年因与杨行密争夺江浙地区,吴越国长期与吴国处于战争状态。南唐建立后,双方和睦相处,保持数十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这有利于两国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稳定,同时为发展文化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吴越国的经济政策与成就
吴越国的经济政策也是钱镠制定的,并为后世君王所延续。这一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重视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增长,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贸易。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极大地促进了境内经济发展,使吴越国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地。
首先,农业生产获得快速的发展,水利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采取的措施包括:募民垦荒,发展圩田、营田,使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大兴水利,设立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水利事业,募集兵卒,按军队编制,称“撩浅军”,分布于太湖四周,数量达七八千人,极大地减少了水患。又大力加固钱塘江堤岸,修筑捍海石塘,防止江潮对两岸耕田的侵害。同时,还整治了西湖、镜湖、柘湖、淀山湖等湖泊,涝时泄洪,旱时灌溉,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粮米每斗仅有十文。
其次,大力发展手工业。吴越国的手工业主要有:造船业、矿冶业、制瓷业、丝织业、雕版印刷业、煮盐业、制茶业、造纸业等,其中以制瓷业、雕版印刷业、制茶业最为著名。吴越国所造青瓷不仅是贡品,而且畅销于国内外;雕版印刷业规模很大,已出土的吴越国时期印刷品,数量之多、印刷之精美,为学界业界瞩目;江浙早在唐代就盛产名茶,如紫笋、东白、鸠坑、云雾等,至吴越国时茶叶的种植与制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产茶叶运销各地,也是向中原王朝进贡的必需品之一。
第三,商业都市增加,商业贸易繁荣。吴越国时期商业都市发展很快,主要有杭州、苏州、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台州、温州等。其中杭州的发展最为明显,在唐代其规模不如苏州、越州,经过钱镠的三次扩建,使其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城市,并为南宋定都杭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明州,则是当时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这一时期吴越国除了与中原地区以及周边各国进行贸易外,还通过海路积极进行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是日本与朝鲜半岛。日本自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最后一次派遣唐使来到中国以后,不再与唐朝发展官方关系,五代时期仍是如此。这一时期与其有贸易关系的仅有吴越等国的民间商人。此外,吴越国还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有贸易往来,在各国出土的大量青瓷残片就是明证,从而维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吴越国的文化特点及成就
吴越国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文学、教育、科技、儒学、史学、宗教、书法、建筑、造像艺术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就,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与时代特色。吴越国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所谓“承前”主要是继承和延续大唐文化的精髓,所谓“启后”就是奠定了两宋文化的基础,这在儒学、教育、史学、宗教、建筑等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任何一种文化都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吴越国文化亦是如此,都是在前代基础上延续并发展起来的。比如教育,吴越国对唐末战乱时期遭到破坏的官学进行了修葺。此外,民间私学也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为吴越国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钱弘俶纳土归宋、南宋定都杭州,都推动了吴越国文化融入中华主流文化,为两宋文化增添了江南独有的气质。
其二,具有文化创新的特点。在天文学方面,钱氏王族墓葬出土了多幅天文星象图,这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准确度也是相对较高的。在制瓷技术方面,吴越国的青瓷消除了瓷色青中微黄的不成熟色调,改造成一泓清漪的湖绿色,秘色瓷更是青瓷中的上品。瓷器的纹样也比唐代时更加丰富,发展了雕瓷、镂空等技法,并将金银器与制瓷技法结合起来,创制出金银青瓷等。在雕版印刷方面,杭刻名满天下,杭州是两宋时期全国著名的印刷中心之一。书写、刻字、印刷等不同工序的分工,对提高印刷质量、推动我国古代印刷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建筑技术方面,著名匠师喻皓在技术上有不少创新,其所著《木经》三卷,直接影响了宋代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
其三,宗教思想与理论的创新。有感于当时禅宗只重直观而忽略经典的流弊,延寿编集了《宗镜录》100卷,这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集大成性质的著作。天台宗亦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中兴的态势。吴越国时期天台名僧相继涌现,吴越国王派人赴日本、高丽寻求已在中国散失的天台宗经典,天台宗经典大备,致使天台宗十分兴旺。吴越钱氏还对道教经典的整理作出了贡献,如钱弘俶曾资助道士朱霄外编成金银字《道藏》200函,藏于天台桐柏宫。
吴越国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作用
吴越国虽然只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偏居于江浙地区的小国,却在中华文明的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上,尊崇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实行保境安民之策,为社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在条件成熟时,纳土归宋,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在经济上,吴越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这一地区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为两宋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上,由于与中原文化长期进行交流,使得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高度融合。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文化重心也开始南移,南移的方向为江淮、两浙、川蜀地区,其中,两浙地区是最主要的方向。吴越国还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进一步交融。宋韵文化就其内涵而言,在不少方面都可以看到吴越国文化的影响。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