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勇立潮头,以百十精神回应时代叩问

  白墙黑瓦的老街,葱郁银杏掩映的“棂星门”……

  1961年,浙江颇具盛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曹厚德先生用一组油画记录了当时的宁波风貌,《第一医院》是其中之一。这组画后来被列为见证宁波城市发展的代表性画作。

  潮起东方。为什么一家医院能成为一座城市历史文脉与人文风貌的缩影?

  从1913年孔庙中的简陋厢房,到今天3900张床位、5200多名员工的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一个多世纪的风云激荡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发展同向,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展现了宁波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与时代同行

  每一步都是追寻

  从历史的维度和变革的视角回溯这家医院的历史,不难看出,医院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自省姿态,勇于变革、爬坡过坎,逐步铸起浙东的医疗高地。

  111年的时代长河中,艰辛往事历历在目。新中国成立前,宁波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到40岁。“让群众有地方就医”成为时代命题。重建院舍、开设临时时疫医院、创办护士学校……医院奋起自救,救民于水火之中,被当时的上海《申报》称赞为“甬上之良善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响应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建立24小时门诊制,突出防治结合、多学科并重的发展理念,中西医结合的体系逐步健全。从被动到主动,医院开启自立自强之路。

  111年的时代长河中,改革浪潮滚滚向前。随着改革的深化与时代发展,人民的健康需求从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向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转变,时代抛出了新的命题,医疗卫生“放开搞活、快速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前哨城市的龙头医院,该院敏锐捕捉到发展先机,率先打开“院门”,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宁波市首台B超、首台CT、首台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先后落户医院,为宁波市的医疗技术发展做好了重要铺垫。与此同时,医院率先成立消化内科、设立胃镜室,大力发展新技术新项目,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术等填补宁波市相关领域的空白。硬件、医疗、人才、教学“四轮驱动”下,医院实现整体跃升,代表宁波医疗行业跻身省内领先行列,先后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医院”“文明医院”称号,成为全省8家“浙江省高等医学院校优秀教学医院”之一。

  111年的时代长河中,积淀硕果灼灼其华。1997年,行业变革的气息逐渐浓烈,公立医院的责任从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转向全民健康的守护者。

  具有深厚变革创新基因的医院,积极应变、主动求变。2002年,设立“院长代表接待处”,在医疗服务第一线一站式受理、解决患者诉求,成为“最多跑一次”的早期基层探索。2009年,门诊自助挂号系统服务系统投用,此后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医院开设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病人为中心”从理念变成实践……

  宏大战略要落地,必须依靠管理发力。医院以区域领航为己任,探索落实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4321”决策体系、“学科人才双首位战略”、“学科攀高、服务创优”等多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和决策部署,凝聚了发展共识、激发了创新活力。

  “国考”位列全国前百并持续进位,展现了一家医院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足迹。2020年底,医院成为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

  与人民同心

  每一辈传承奋进

  时间是忠诚的记录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111年前,爱乡人士自发捐建的医院,带着济世为民的深厚家国情怀。

  它是“一把刀”到“另一把刀”的传递。1932年,医院妇科专家夏禹铭院长以“手术高明,善后绝少流弊”誉满甬城,如今,全国手术比赛第3名获得者管玉涛和36岁的博导、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者陈夏在浙东妇科领域崭露头角。1981年,颅脑外科李慕恒医师克服重重困难,为患者成功摘除巨大脑膜瘤。如今,医院神经外科已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多项手术技术位列全省前列。1986年,心内科开展浙东地区首例安置埋植式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手术。如今,同样是“国家队”的心内科,多项技术在全国300多家医院推广。

  当国家政策的指挥棒指向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从浙江省首例腹腔镜手术、宁波首例内窥镜治疗,到腹腔镜技术切除肾囊肿填补区域空白,再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救治患者超过2000例……勇于攻克技术难关,敢于打破区域瓶颈,让国际、国内领先技术能第一时间落地宁波,让重大疾病在本地解决,代代传承的这股子韧劲,就是医院核心价值观“仁德、精业、致和、创新”的具象。

  它是“一群人”到“另一群人”的接力。2003年,“非典”横行,800余名员工请愿上一线。2008年汶川大地震,18名医护驰援震区,接收收治300余名患者。“别家能推的时候,一院坚决不能推;别人能退的时候,一院人坚决不能退”,这句话成为医院始终不忘时代责任最朴素的表达。

  它是“一座山”到“另一座山”的翻越。1973年周素琴医生支援非洲马里,1998年医院开始援藏援疆,2006年参加大凉山“复明行动”,2010年起进行“对口帮扶”,2013年“双下沉·两提升”、2021年东西部协作……实打实、心贴心为受援地“输血”“造血”,多项医疗技术频频破“零”,被当地居民美誉为跨越山海的“健康守护者”……近40年的援助路上,家国情怀始终镌刻在一院人的基因里,这也回应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第一医院?”

  与发展同向

  每一跃面向未来

  2021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目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医院面对改革与发展的潮头,一跃而上。

  在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医疗技术与服务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反映疾病诊治综合能力及病种难度的CMI值排名全省第一,13个病种位列全省前三,37个病种位列前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次持续领跑宁波,12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

  百十年一脉相承的“攻坚”精神,让医院不断获得突破,创造多项“第一”:首创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脑血管搭桥术中血流通畅程度;全省首例labbe静脉重建术、首例主动脉瓣修复重建术,首例大脑中动脉切开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经右房介入式瓣中瓣植入术,首例免缝合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近3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74项,使得很多浙东区域“急危重、疑难罕”的技术瓶颈得以破解,技术硬实力成为医院发展的最大底气。

  在新时代中乘风破浪,这棵百十年的古树需要开出新的枝叶。医院举全市之先,出台一系列人才发展举措,并突出对“顶尖和高端人才”“一般高层次人才”两类重点人才的精准施策,获评浙江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宁波市人才服务领域先进集体,目前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选拔培养省卫生人才领军人才2人,省创新(青年)人才、医坛新秀等14人,市杰出人才2人,市领军人才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8人,数量均居宁波市首位。

  卫生健康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一院人有了攻坚破难的责任和担当,也有了攀登医学高峰的勇气和实力。作为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医院持续提升研究实力与创新影响力,依托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市重点实验室、市临床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和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医学数据中心等院内平台,不断攀登医学科技的高峰,近3年医院已经获批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项目45项,牵头宁波市重大研发项目2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包括冠心病发病机制及关键技术的创研、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助力肝胆胰精准手术、去细胞支架新技术破解组织器官修补重建等诸多基础性研究、原创性方案,医院成为省内医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理念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111年来一以贯之的精神,大医精诚,初心不改,仁术厚德,矢志不渝。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勇立潮头,以百十精神回应时代叩问 2024-10-11 浙江日报2024-10-1100015;浙江日报2024-10-1100016 2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