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特别报道

浙江省女子监狱保持40年监管安全零事故——

白玉兰,绽放在高墙之内

  这是浙江杭州城区里的一条小巷。临街矗立的一排玉兰树,隔绝了城市的热闹与喧嚣。树背后的高墙里,是一个寂静之所——浙江省女子监狱。自1984年建监以来,这里已经实现了40年监管安全零事故。

  2006年2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省女监调研,提出殷切希望。过去的近20年里,来自联合国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同行先后来到这里,有人称赞这里是“最有成就和管理最好的女子监狱”。

  不久前,中央政法委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学习宣传浙江女监的先进事迹,向全社会展现新时代政法队伍的时代风采和奋进姿态。这个优秀的集体鲜为人知的艰辛和一往无前的奋斗,渐渐浮现在大家眼前。

  色如玉香若兰,料峭春寒独绽放。

  今天,我们穿过这道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墙,走近被外界誉为“白玉兰”的她们,用心倾听有关救赎与希望的故事……

  管好“四方城”

  每3个罪犯中,就有2个是10年以上重罪;每4个中,就有一个是无期徒刑甚至死缓——如果说,女子监狱是一座“四方城”,这些数字就是每位民警进城时的“第一课”。第一次值班,谁都不敢合眼,生怕出意外。

  可渐渐地,她们发现,在这里,罪犯的心理问题更为严峻,女性罪犯的敏感与脆弱,让管理很难,但在民警的努力下,似乎又不难。

  罪犯张丽选择绝食对抗管教。为什么这么决绝?听不到她亲口说的缘由,监区教导员陈军不断翻阅她的档案:漫长的刑期、破碎的家庭、失联的儿子……

  “妈妈!”几天之后,两年多未见的儿子在视频里向张丽笑了。她瞬间泪如雨下。

  视频是陈军拍的。她四处打听走访,得知张丽儿子所在的福利院后,立即赶去探望。之后,张丽就愿意听陈军的:“陈警官说,儿子在等我,我要好好活下去!”

  在浙江女监,几乎每位民警都有类似的故事。如果说有啥特别,那便是同为女性的民警心思更为细腻、管理更加精细。

  这也成为跨越国界的通行语言。

  浙江女监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监狱,也是浙江唯一关押外籍女犯的监狱。

  外国籍罪犯格伦因贩卖毒品被判无期徒刑。当民警朱艺丹向刚入狱的她伸出右手,得到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滚!”这是格伦唯一会说的中文。

  朱艺丹并没有被吓退。在这份恐惧与狠戾背后,她读出了格伦眼中深藏的渴望和期盼。只要有空,她就来到格伦身边,试图打开她封闭的内心。

  “听说你母亲上个月去世了,我们可以为你和家人安排见面。”听到这句话,格伦的眼睛亮了。她原本以为,像自己这样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人,在狱内不会被关心和平等对待。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格伦所在国家的领事官员。他们曾到浙江女监会见4名该国籍女犯,听到自己的同胞不约而同地表达认可,直呼意外,称赞中国监狱保护人权。

  当然,光有温情是不够的。为化解矛盾,浙江女监设立监狱矛盾调解中心、监区矛盾调解站、罪犯互助小组三级矛盾化解体系;为精准监管,上线犯情智能管理系统、罪犯心理危机预警平台等,对罪犯开展全面的心理矫治和危险性评估。

  这些举措将女监管理进一步推向现代化。

  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燕被判刑12年。服刑前,她患有焦虑症,有过自杀史。入监后,民警从抑郁、焦虑、躯体、睡眠等各方面对她做评估,将结果录入数字化系统。

  “罪犯的感受和情绪,我们原来更多从主观判断,不够准确。”即便从警多年,民警杨彩萍有时也无法精准辨别一些罪犯是真的情绪不好,还是在伪装。而现在,只要评估结果有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智慧抓取关键词,便于她们更加及时地介入。

  依托于此,浙江女监构建起心防、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五防并举”安全防范体系,违规违纪数下降一半,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3.3%。介绍经验时,监狱长章春英说,因为现代化管理,民警每一个执法行为都在线可追溯,罪犯每计一分都线上留痕、固定证据,经得起监督检验。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人是可以改造的

  今年8月中旬,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场别具特色的非遗主题作品展拉开帷幕。

  细腻精美的刺绣、惟妙惟肖的泥塑、小巧精致的盘扣……展厅里的上百件非遗展品,出自浙江女监罪犯之手。

  除思想和法律教育外,浙江女监引入学校、社会力量,创新艺术修心、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方式感化教育罪犯,打造“一监区一品牌”。表现好且通过考试的罪犯,可以参加每周开办的剪纸、茶道、阅读、书画、扎染等兴趣小组,以及美容美发、糕点、插花、家政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延伸帮教活动。

  听说我们来采访,班上的“学员”倾诉自己的改变:

  24岁就入狱的郑长珍曾经觉得“活着只是喘气而已”,加入丝绣班让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人也随之开朗起来;

  看着老师将一块块原本“东倒西歪”的泥巴,经过塑形,变成活灵活现的物件,一度迷茫的蔡萌有了重新面对自己的勇气,“谁说‘烂泥’没有价值”;

  曾想破罐子破摔的普欣,学会了20多种丝绣的针法,绣品代表监狱参加长三角地区丝绣作品大赛,获得了组委会金奖……

  说着说着,每个人都笑中带泪,这让大家又想起一段往事。

  那是一次普通的教育课。一向表现良好的曹琳却情绪低落,默默垂泪。在教导员反复鼓励下,她终于说出自己的心事:女儿要结婚了,可自己却无法为女儿准备嫁妆,更不能现场见证。

  谁不曾为人儿女,又有谁没有牵挂。那一堂教育课,变成了一场讨论会。大家一致决定,为曹琳女儿送上一份特殊的新婚贺礼。

  说做就做!每个人都动起手来:有的画图制版,有的裁剪缝制。图纸画了一次又一次,版式改了一个又一个,整整3个星期之后,一件漂亮的嫁衣绣成了!

  那一次视频会见,每个人都哭了——面对镜头,激动得浑身发抖的曹琳,高高举起民警准备好的红色礼盒。当她打开红色旗袍和剪纸的刹那,屏幕那端的女儿泣不成声:“想不到在我出嫁的时候,还能收到这么珍贵漂亮的礼物……”

  改造从来不是简单的说教,通过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净化罪犯心灵,重拾生的勇气,何尝不是最好的救赎与重生?

  政治攻心、法治正心、道德润心、矫治塑心、情感暖心,这样的“五心并修”教育,让这群特殊的“学员”从中汲取更加积极改造的动力。

  “不会”“不知道”“不需要”……这是很多罪犯入监时的口头禅,但渐渐地被一项项兴趣技能、一本本专业证书所取代。2006年以来,浙江女监罪犯累计获得职业技能证书超过1.4万本。

  为什么要对这些罪犯这么友善?

  章春英总会把提问者带到浙江女监一栋特殊的建筑——丝绸文化展陈中心旁。

  “人是可以改造的。”她说,开展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就是让她们重塑思想、洗心革面,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就像这幢建筑,造型设计像个白色茧房,暗示女性罪犯的作茧自缚,又寓意她们的破茧成蝶。”

  多么美好的寓意!

  40年来,2.4万余名罪犯走出浙江女监,重获新生。劳动技艺、文化素养与认知能力的提升,让她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铿锵“娘子军”

  夜深了,监区一片静悄悄,只有警务室里传来沙沙的写字声。

  完成日常巡逻后,民警孙菁才有时间坐下来,记录值班档案。

  监狱民警需要24小时值守,三班倒轮转,工作辛苦、责任重大。而女监则更为特殊。这里不仅罪犯是女性,超过80%的民警也是女性。很多时候,城市还未苏醒、家人还在梦乡,她们就悄然起身匆匆出门;万家灯火沉睡时,她们才踏上回家的路。

  每天做这样的工作,怎么坚持?

  “有成长,有收获。”

  民警石子冉,2021年夏天来到浙江女监工作,刚入职时,非常不适应。高强度的执勤、难管教的罪犯,让她一度想打“退堂鼓”。

  浙江女监对民警培养尤其注重严管厚爱,通过“老带新”建好人才梯队。这里探索了“三三三”培育机制——为每位青年民警配备一名政治老师,引导她们树立忠诚担当的价值观;一名生活老师,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一名业务老师,让她们业务过硬、勤廉并重。此外,还有导师自评、支部测评、监狱考评三级考评机制,以及量身定制的三年成长计划。

  当石子冉迷茫时,师父孙菁总能给她指点方向。

  “师父,她们不听我的,我干不好。”

  “你的讲话方式太生硬了,取得信任,才能建立情感联系。”

  ……

  一步步指导下,石子冉上党课、学谈话技巧、听优秀案例,慢慢独当一面,越来越成熟自信,理想信念也愈发坚定。

  “四方城”里有多少个平安夜、多少次谈心谈话,甚至多少次斗智斗勇,就有多少次民警们把铿锵背影留给自己的亲人。

  一个周末,孙菁休假,和家人出去玩。没想到,车刚上高速,就接到了紧急任务的电话。丈夫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只答:“等完成任务。”

  任务,在这里高于一切。但她们所做的一切,也不止于完成任务。

  因为一件小事,16岁未成年罪犯温颖和同犯发生争执,歇斯底里发泄情绪,对着手臂就要咬下去。民警徐亚鹏义无反顾地冲上去,用力抱住她,伸出自己的手臂:“要咬,就咬我的!”

  为解开温颖的心结,徐亚鹏翻山越岭,走访她的山区老家,拍摄了一段温颖外婆的视频。视频只有短短几十秒,却让已有4年没见过亲人的温颖泣不成声,终于对着徐亚鹏深深鞠了一躬,说了句“谢谢警官妈妈”。

  “那一瞬间,我百感交集,也想大哭一场。”徐亚鹏说,她深深理解了,对这些身陷囹圄的罪犯,在依法监管与改造的同时,也需要平等对待、需要关心关爱。

  凭着这份理解带来的坚持与热爱,这些年来,这支“娘子军”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6次。

  这里的女民警,还有另一个称呼——“白玉兰”。白玉兰又叫望春花,玉兰花开,预示春天的到来,也寓意“忠贞、高洁、坚韧、向上”的浙江女监文化。

  她们自编了一首歌《芬芳的白玉兰》,作为浙江女监民警之歌:“这片春天的土地,用我们的热血滋养,化身洁白的玉兰……”

  她们深知,选择了当一名女监民警,就是选择了绝对的忠诚与奉献。

  (文中罪犯均为化名)


浙江日报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特别报道 00003 白玉兰,绽放在高墙之内 2024-09-29 浙江日报2024-09-2900010 2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