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越城 千年脉动如歌 河城共生绽新韵

  绍兴越城,一座与大运河同龄的城市。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越国古都山阴大小城,又开凿了一条东西向贯通全境的山阴故水道,形成最初的浙东运河绍兴越城段。2500年来,大运河与越地文化深度交融,塑造了“剑胆书心,越古超今”的精神内核。

  碧波荡漾的浙东古运河,连接着越城的过去和未来。它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源头,更是惠及百姓、奔涌不息的前行激浪。“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一年前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一座城和一条河,如何持续共生共荣?越城正在用行动给出新的答案。

  守护“流动的文化”

  一抹鲜活的生态绿脉,在古城蜿蜒穿行,形成了“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水城风貌。这独具特色的城市气韵,离不开历史文脉的积淀塑造,更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精心守护。

  在越城的规划蓝图中,运河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起点,意味着保护的开端,更意味着铭记历史、尊重先人创造,首要的就是保护好沿线珍贵的文物古迹。

  全长44.4公里的浙东运河越城段,包含水工遗产、相关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57处。从“保护优先、最小干预”原则出发,越城逐步推进沿线历史街区、古镇古村的复兴焕新,以及名人故居、古纤道等修缮养护,改善运河周边重点文物风貌,最大程度保持运河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留住历史记忆。

  “预防是最好的保护。”越城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上线“文物智慧管家”应用,将22座运河水系古石桥纳入监测视野,实现全天候精细化保护。同时健全保护体系,压实属地镇街、相关部门监管责任,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并对白塔寺、来王殿等沿线历史遗存展开修缮,牢牢守护运河生命线。

  保护好运河文化,除了周边文物古迹,还有运河及沿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以改善运河生态为契机,提升沿线群众的居住环境质量,持续造福百姓。

  位于浙东运河畔的迎恩门景区,曾是历史上绍兴城的主要水道关隘。“40年前,河道还很窄,来来往往都是船。我从柯桥齐贤出发,沿着运河撑船30多公里,要花4个小时到这里领取化肥。”这些年,住在附近的78岁居民陈传木见证了家门口的巨变,“现在河道拓宽了、水变清了,曾经的货船变成了游船,游客一批接一批,日子更有盼头了。”

  运河美,美就美在碧水长流。浙东运河串联浙东运河文化园、东湖风景区、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成为越来越多鸟类栖息的家。2017年以来,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增加291种,逐水而行,移步换景、处处如画。

  这背后,是当地持续加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重塑生物宜居、全民亲水空间的绿色突围。这些年,越城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幸福河湖”建设,建成全省首个无人机县域自动巡河系统,抓好“拆、截、治、清、修、管”六个环节,对运河水系实施生态修复、清淤、河湖信息化管护等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夯实了生态基础。

  目前,浙东运河(越城段)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

  讲好“流动的故事”

  “过去”与“今天”,是审视运河文化的两个视角。

  不同于过去,今天的越城,对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思路更加清晰,目的也更明确——要让大运河引领越地文化自信的前进方向,顺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运河载体,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喜爱,对家乡有了更深厚的归属感。”越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要持续挖掘大运河背后更深层次的故事,让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融入城市肌理,融入到每个百姓生活中。

  近日,浙东运河博物馆副馆长王羽婕和同事一道,沿着大运河文化带寻找历史遗迹,编制宣教文案,设计研学路线。“我们与学校围绕大运河文化展开合作,已推出运河遗产、运河保护等系列研学课程100余套、研学路线30余条、研学活动260场。”她介绍,通过举办“运河畔”理论宣讲扩大传播力,已谋划39件宣讲作品,还成立外文宣讲队,用多国语言向世界传播运河声音。

  事实上,如何精准找到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绘出最具辨识度的“城市精神画像”,是当地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流淌千年的浙东古运河成为一大突破口。

  近年来,越城围绕运河文化,全速推进“文化铸魂”工程,深入挖掘大禹敬业治水、勾践卧薪尝胆、王阳明知行合一等文化瑰宝,结合宋韵文化、黄酒文化等元素,开展城市品牌建设,将浙东运河绍兴越城段打造成对外展示的“金字招牌”。

  在增强文化创造力上,越城持续发力。积极开展大运河遗产研究宣传、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推出书籍《船说》,专题讲述大运河上绍兴船文化;全面整理浙东运河(越城段)遗产要素和考古成果,编写出版《运河遗珍》《重华在亭山——越城区常禧路考古成果选编》等书籍。

  随着近年古城游、民俗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人向古城聚拢,让这条历史文脉自然赓续。越城趁热打铁,策划开展运河民俗博览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以运河文化为主线,深化“古城四季”文商旅主题活动,精心打磨古城过大年、山阴城隍庙会、陆游文化节等节会名片,创新推出运河龙舟赛、运河水上婚礼等特色活动,不断扩大浙东运河影响力。

  作为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大运河的未来被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运河文明与国际交往”文明大讲堂、“中外青年运河文明对话”及“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系列活动、“千年文运、河城共生”大型融媒采风行动……以运河为媒,越城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互鉴,搭建运河城市“朋友圈”,用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共享“流动的盛宴”

  大运河是时代的、大众的,需要在活态保护、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利用,让运河沿岸人民共享成果。

  如今,应“运”而生的美好生活,在越城不断“上新”,一幅河城共生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开。

  作为展示和传播浙东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自开馆以来,浙东运河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旁边的浙东淡水鱼馆也在今年8月开业后迅速“出圈”,通过淡水鱼物种展示、稻渔共生置景、5D影院等形式,科普浙东运河渔业资源,带领游客探索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密码。

  对于打造更具辨识度的运河文化IP,越城的探索不止于此。“围绕古、今、未来三大场景,我们以运河文化为带、文化科技产业为核,在浙东运河文化园内引入文创、策展、游艺、研学、餐饮等多元业态,让浙东运河文化真正‘活’起来。”越城区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已与10家国内知名品牌签约。

  为持续放大运河文化辐射效应,绍兴越城将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推出总投资约390亿元的“河城共生”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共包含十大重点工程、50个子项,聚焦文旅、生态、产业、共富领域,今年计划投资39.24亿元,整体项目延续至2030年,聚力将这条黄金水道打造成为文旅越地长河、生态美丽运河、产业创新运河、城乡幸福运河。

  眼下,越城正以点及面、以点串链,将多种体验场景融入宜居宜游的魅力水城。“茶饮、小吃、酒吧”三条特色街区的打造就是成功案例。小吃重在“品”,茶饮主打“静”,酒吧突出“动”,沿着运河漫游古城,惬意舒适的生活感和烟火气扑面而来。

  上大路茶饮一条街呈“前街后河、街河并行”格局,曾是绍兴古城的重要交通干道、运河畔的商贸“黄金线”。为重现昔日盛况,越城对上大路进行“修旧如旧”的“换装大改造”,推出1.2公里的摇橹船水上游线,打造绍兴首个“游逛”情景式茶主题休闲街区。“桥上行人桥下舟,茶香酒馥曲无休”的诗意场景由此再现。

  “水上航线是慢游绍兴、体验运河魅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布局开发‘1+3+X’水上黄金游线,沿线搭建各类沉浸式场景,实现水陆互动、文旅相融、河城共生。”越城区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运河为脉,推进运河片区特色联动,串联黄酒小镇、迎恩门风情水街等节点,创新开发运河茶市、运河诗会等节庆活动,让运河文化可观、可感、可触,打造独具特色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千年涛声回荡新时代。浙东古运河正以更加年轻的姿态,为越城发展积蓄澎湃动能,奔涌向幸福的未来。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越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越城 千年脉动如歌 河城共生绽新韵 2024-09-27 浙江日报2024-09-2700010;浙江日报2024-09-2700012;浙江日报2024-09-2700019 2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