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吉利开启民企造车先河

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吉利汽车梦正在加速圆梦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同路人持续努力奋斗。”9月20日,台州国际博览中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现身2024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上了一堂“书福公开课”。当他展示汽车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和吉利天地一体化的科技生态布局时,孩子们流露出好奇的目光、发出阵阵惊叹。眼前的画面,让李书福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26年前。

  1998年8月8日,吉利临海基地升起一个巨大的气球,上面挂着一条长长的红幅,写着“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吉利的第一辆车“豪情”正式下线了。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汽车市场逐渐开放,嗅觉敏锐的李书福看到了机遇,他下定决心要研究、生产汽车。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然而,当时汽车行业属于国企垄断,一家民企就算能造出车,也是“黑户口”,更别提李书福当时面临着缺人才、少资金、没技术、短设备的重重困境。不少人嘲笑他:“个体户也想造汽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李书福偏要造车。“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加一个铁壳吗?”他说,他不仅要造车,还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事实证明,这条路实在太艰辛。

  为了研究造车,李书福组建了项目筹备组,在公司内部选了两名工程师,加上他自己,共3个人开始研究汽车。李书福本人的奔驰、宝马,时任吉利副总顾伟明的红旗都被拆开研究。第一辆“豪情”,是他亲自带着钣金工人耗时8个月,拆了装、装了拆,通宵达旦地干,一榔头一榔头,手工敲出来的。一个座椅装不上,就试几百次,一个车门结合不好,就关几千次!

  穿上新买的西装,换上定做的新皮鞋,系着鲜艳的红色领带,李书福看着那辆来之不易的“豪情”,有些发愣——雪白的车身,扎着喜庆大红花的前脸像大奔,车身和底盘像夏利,发动机是丰田8A,变速箱来自菲亚特。虽然样子有些粗糙,但至少造出来了。

  然而,造出车,却仍然没有“准生证”,眼看十几亿元投资就要打水漂!“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面对多方的质疑,李书福的这一句呼喊,喊出了创新者、探路者的果决和勇气。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乘着中国入世的东风,2001年11月9日,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拿到了轿车的生产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当所有人都以为吉利会一直在低价车的路上走下去时,吉利又作出让世人震惊的决定。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这让吉利在世界汽车舞台上留下了名字。今天看来,这场被认为是“蛇吞象”的跨国联姻已成一段佳话,但是当年谈判的复杂程度和困难远远超乎想象。

  然而,吉利终究克服了千难万险,使沃尔沃汽车集团扭亏为盈,还将成功经验持续输出,持续推进全球化协同——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携手,共同推动smart品牌电动化转型;与雷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面向全球市场开发高效节能的动力总成技术与产品;与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进行了协同发展,共建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吉利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成为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全球汽车集团。

  如今,吉利距离“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梦想越来越近了:2023年,吉利控股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279万辆,营收4981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185位,海外营收占比约50%。今年1至8月,吉利控股集团汽车累计销量超201万辆,同比增长21.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超82万辆,同比增长48.5%。

  面临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变革,吉利经历一次次转型,已成长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在新能源科技、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领域开花结果。如着眼未来出行,民营“中国星链”——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轨卫星已达到30颗,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

  “吉利的明天在于我们今天的努力,我们对吉利的明天充满信心!”李书福如是说。

  如今,千千万万个吉利的故事仍在浙江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上不断上演,它们是读懂浙江经济的一把把钥匙,也构成了浙江经济跳动的脉搏,形成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组密码:“67889”——2023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67.2%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0.2%的进出口、87.5%的就业,在市场经营主体中占96.9%。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2024-09-26 浙江日报2024-09-2600008 2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