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

有效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其中,“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既强调文化资源本身“优质”,重点解决文化产品“本身好不好”的问题,又强调供给方式,重视优质文化资源“基层到没到”的问题,同时还强调“机制顺不顺”,重视各层面、各要素之间的联动、长效、协同。这为今后我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浙江率先破解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通过“文艺赋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特派员”等制度创新,有效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图书馆分馆3816个、文化馆分馆1846个、城市书房1373家、文化驿站710家、乡村博物馆549家,基本构建起文化惠民平台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如何优化完善这一机制,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聚焦”。

  聚焦“资源好不好”,补齐基层优质文化供给不足的短板

  聚焦文化资源本身“好不好”,是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先置条件。要从源头上明确何为优质文化资源,将提升文化资源质量作为完善“直达机制”的关键举措。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为主要抓手,聚力打造文化精品。一是讲好本土故事,持续挖掘本土文化,推动区域商品“文化化”;二是培育基层文艺市场最优生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常展常演、巡展巡演,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化”;三是构建基层文化活动受众分类供给机制,以具体文化活动为单位倒推受众;四是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做好信息筛选和引导,为群众筛选更有价值、更高质量的文化资源。

  其次,坚持将“文化走亲”与“文化扎根”相结合,及时巩固“文艺赋美工程”“文艺轻骑兵”等典型文化项目成果,形成可持续支持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确保文化资源保质保量延伸到最小单元。一是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推广丽水“村晚”、衢州“村OK”和嵊州“村越”经验,大力培育“聚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的本地特色文化活动,提高基层文化自生能力和群众参与度;二是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高质量文化供给主体提供支持,不断优化供给结构。

  再次,要大胆推进文化产品生产方式、讲述方式改革,顺应文化发展的数字化、时尚化等新趋势,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其他相关产业领域赋能,提升相关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提高文化企业跨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跨产业技术的移植能力、跨产业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在价值链和市场链的维度上彰显“文化+”带来的综合效益优势。

  聚焦“基层到没到”,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的供给体系

  聚焦优质文化资源的基层可及性,强调优质资源与百姓“直接见面”,实现普惠直达。目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其实现方式正进行着巨大的结构性调整。据《浙江省互联网行业统计报告(2023)》,全省网民总体规模达582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87.8%,城乡、年龄数字鸿沟持续弥合,在此背景下,基层群众对“三送一走”等基层文化活动参与热情有所下降,以线下为主的传统供给模式难以精准触达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和精神引领力不足,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的供给体系亟待完善。

  其一,要进一步编实织密公共文化设施“惠民之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打造高品质、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场馆阵地服务扩面提质。探索推广如嘉兴“秀洲模式”等典型案例,为基层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运营探路,推进多场馆功能、服务和运营深度融合,实现公共文化空间的共建、共享、共用。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化运营带来的市场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廉政风险等,逐步形成系统化识别和处置机制。

  其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应“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进一步融合城乡、融合百姓生活场景、融合相关领域,促进多业态合一。以近年我省未来社区、旅游驿站的文化建设基本单元为参照,及时巩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新成果,不断搭建平台、延展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补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山区、海岛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擦亮我省已有文化活动品牌的标识度,如“城市书房”“文艺赋美”“百城万村”等,将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亲民、惠民、融民的文旅融合载体,推动人民群众由“物质富足”迈向“精神富有”。

  其三,文化从业者要顺应数字技术发展和数字时代群众文化消费新需求,以优质的线上文化资源抢占用户“掌上空间”,提高线上优质文化供给占比,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的“数字孪生产品”,开拓文化传播景观新赛道、新场域,产出更多交互性更强、体验感更好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动优秀文化的时尚化和视频化表达,以“直达百姓手机”机制畅通文化资源覆盖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机制顺不顺”,强化联动、长效、协同的文化资源直达机制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建设,并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独有职责,而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工程。联动、长效、协同的机制,是确保优质文化资源精准直达基层的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科学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云迭代升级,同时引导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合理优化热门场馆开放时间,延长公共文化服务触角,通过展品巡展互展、优质课程“上线”“下沉”相结合等方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与百姓“直接见面”。二是从群众需求出发,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精准对接,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和反馈机制,将群众的文化诉求摆在政策过程的前置环节,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文化服务。三是及时提炼并巩固我省“文化特派员”制度创新经验,逐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基层文化人才支持体系。重视人才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高层次文化人才“柔性下沉”,稳定基层文化人才定向培养机制,让智力资源合理参与市场分配,对文化人才密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全方位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人才要素基础。

  【作者为浙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浙江日报 理论 00007 有效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2024-09-18 浙江日报2024-09-1800011 2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