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浙江探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浙江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浙江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浙江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与绿色经济的良好基础与先行优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通过创新、改革和开放三大动力,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样本。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数字化时代,新质生产力是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先进生产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先进生产力的表征与体现。数字经济集信息技术、数据与人工智能于一体,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而且可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与对外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是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与领跑者,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浙江具有较好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同时,浙江又是制造业大省,具有较大的制造业规模与数量,拥有较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包括绿色石化、现代纺织与服装、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等。浙江正在建设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可以说,制造业是浙江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应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优化提升价值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水平。通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重塑生产模式,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促进传统工业生产模式逐步过渡到个性化定制与网络化协同等全新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大力发挥数字经济先行优势,浙江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浙江正在大力促进工业生产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先进数字产业集群转变,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浙江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方向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民营经济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主体,具有追求技术创新与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能和创新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与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较早地进行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省内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主要市场主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浙江坚定不移地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不断释放“三个没有变”鲜明信号,不断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与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浙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激活民营企业的创新性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2023年年末,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5.3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3%;全年实现增加值159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4%。

  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目前,浙江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自觉不断强化,创新需求增强,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重大科创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浙江民营企业应积极创新求变,不断提升创新能级。

  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摒弃了以损害或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代之以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绿色低碳经济循环体系与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业结构高端化,节约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构建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

  本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浙江最先感受到“成长的烦恼”,日益突出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成为症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有序推进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9年,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浙江在绿色转型中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在绿色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GDP发展质量等方面保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持续改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近5年,浙江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1.7%、31.7%。浙江以占全国1%的土地、4.7%的人口、3%的用水量、5%的能源消耗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现阶段,浙江应以绿色发展为抓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变生产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快先进绿色科技的推广应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低碳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做强优势绿色环保产业,持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浙江探索 2024-09-09 浙江日报2024-09-0900003 2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