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抵制形式主义“吸引力”

  蔡灵剑

  形式主义的弊端显而易见,对形式主义的治理也应驰而不息,但形式主义为何仍在不同领域“顽强生存”,甚至久禁不绝?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笔者认为,这或许与形式主义自身独特的“吸引力”有关。正是这种“吸引力”,引得不少干部“趋之若鹜”,乃至深陷其中而不自觉。

  “正确的外衣”给人以“安全感”。不同于不愿作为、胡乱作为等作风之弊,形式主义往往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比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虽遭人痛恨,但是它打着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旗号,你若轻易质疑反而显得“不讲政治”。有的工作总结,千字可以说清非得“堆砌万余字”,但这样彰显出的“高度重视”却让你“不明觉厉”。在这些现象背后,恰恰是一些人抓工作不精不准、不细不实,而形式主义恰恰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因此无怪乎一些人乐此不疲。

  “臭豆腐”效应“引人入胜”。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香。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批评形式主义当然容易。但在当事人看来,形式主义让自己可以偷懒省事,一旦运用“得心应手”,不但成效来得快,还可以少努力、少付出,看起来“性价比”颇高。所以,有的人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但实际上,倘若能在知事识人、考核评估等方面化繁为简、切中要害,让工作完成度和群众认可度成为评价干部实绩实效的有效度量衡,形式主义这块“臭豆腐”终将只有臭味,自然也就丧失了“吸引力”。

  从众心理作怪。现实中,有些基层干部甘于从众、随大流,看着别人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看着不良风气在小范围畅通无阻,也就乐得随波逐流、顺从“套路”,在形式主义泥沼中越陷越深。但须知,这种效应的代价,将是整个公共服务部门和干部群体公信力的损害,以及群众利益的损失。一个真正有担当、讲党性的干部,不应有形式主义的“从众心理”。避免这种心理,需要进一步理顺权责机制,多帮基层干部想好思路、出好主意、教好办法,将他们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敢于保持独立判断,凡事“以实字为上”,杜绝“片面随大流”。

  形式主义之弊并非一日之寒,基层减负也绝非一日之功。整治形式主义这个顽瘴痼疾,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比部署更重要的是落实,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将基层减负推向纵深,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抵制形式主义“吸引力”,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真正造福于民。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抵制形式主义“吸引力” 2024-08-29 27063847 2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