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推出173项跨省通办服务,政务数据交互累计超9.15亿条
进一扇门,办四地事
本报记者 詹丽华 王柯宇 通讯员 林和静
最近,长三角出生“一件事”正在联调测试,即将上线。不久后,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新生儿家庭,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预防接种证》发放、出生登记等多个事项上,将实现全程网办,无需往返异地。
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缩影。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迈入第二个“五年”。前不久,在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涵盖老百姓日常出行、医疗、社保、文旅、政务服务等方方面面的10个实事项目首次推出,一体化成果惠及2亿多“长三角人”。
生活在长三角,越来越多事不必再跨省奔波——进一扇门,即可办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事。自2019年5月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以来,沪苏浙皖已推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户口迁移等173项跨省通办服务,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高效共享互认,各类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超9.15亿条。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幅幅可感知可触达的民生图景,国家战略在数字的加持下,有了更加鲜活的“面容”。
省时又省心
跨省事项异地办
“过户早就办好了,今天顺路来拿证。”近日,在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自助打证机旁,记者遇到了正在申领不动产权证书的邱扬。确认信息后,不到一分钟,热乎的“红本本”就从自助打证机里“吐”了出来,他一边翻看,一边忍不住笑起来。
邱扬是江苏人,在杭州打拼近十年,今年4月底刚刚买下一套二手房。按照常规流程,完成过户后,不动产电子产权证就在他的“浙里办”上生成,凭借电子产权证,他可以在线完成水电过户、尾款交割等一系列事宜。“全流程网办,不用跑、不用等,真的挺方便的。” 邱扬笑说,他跑这一趟线下打证,是因为“第一套房还是想要一点仪式感”。
几乎同一时间。上海市长宁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中心接到了咨询电话——居住在苏州的客户想办理其长宁区房产的抵押登记,可否跨省通办?
“能办。”在详细了解业务内容后,上海市长宁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中心主任吴文伟给出了明确答复。
借助长三角政务服务远程虚拟窗口系统,第二天上午沪苏不动产登记领域首单跨省通办顺利办结,抵押权利证明则通过快递方式寄给申办人。
在此之前,住在上海的孙女士刚刚在这里办理了她在杭州余杭区房产的变更登记,那是长三角首单存量房跨省通办的不动产登记业务。首单的分量很重,破题的意义更大——这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省通办改革取得进一步进展。
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目前该局已会同苏浙皖三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通317个虚拟终端账号,未来还将拓展更多业务类型,实现长三角全域全业务类型全覆盖。
改革迈出了一小步,其背后往往是制度跨出的一大步。
“其实在2017年实现全业务网办基础上,杭州就开始基于移动端的网办应用场景,与上海、合肥、南京等重点城市对接,开始探索落实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副主任党晓荣说,截至目前,仅杭州就已累计办理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跨省业务约9.9万件,近14.7万人因此受益。
2019年5月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启用之初,仅有30项企业事项和21项个人事项可异地就近办理,以及9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短短5年间,跨省通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增加到173项,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高效共享互认,各类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超9.15亿条。
长三角一体化提速越快,老百姓生活中“幸福的减法”越多。
比如存量房的不动产登记业务,需求量就不小。以杭州为例,据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已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约65万件,其中来自省外办理的需求超2万件。
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专门做过成本测算,以杭州跨省办件数量最多的合肥、上海、南京、苏州四个城市为样本,跨省通办后居民平均办理经济成本可以节约1000元/件左右。
数据多跑路,办事少跑腿
代替“长三角人”跑起来的是长三角的数据。
“只有让数据穿透壁垒,流动起来,各类政务服务才有可能实现跨省通办、就近可办。”浙江省数据局(省政务服务办)数字政府推进处处长徐颖坦言,“进一扇门,办四地事”背后是沪苏浙皖紧密合作,破除行政藩篱,将长三角地区的便利办事“网”越织越密。
如何让原本“各自为政”的数据,真正流动起来?作为长三角版图的重要一极,浙江牵头建立了长三角地区“高效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数据异议处理机制”“电子证照安全和授权管理”3项工作机制,应用于75类高频数据、37本常用电子证照,夯实长三角的数据“底座”。
“我们的解题思路是聚焦数据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浙江数字化改革先行探路的优势。”徐颖介绍,数据链路的打通只是第一步,想要高效流通,还需制定标准。为进一步为数据“建章立制”,浙江还牵头编制《长三角法人库数据共享技术规范》,推进长三角区域法人基础库数据共享,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
在不断打破常规的长三角,当“一网”连接四地,获得感覆盖每一位有需求的“长三角人”。
“以前每辆车上路至少要携带4本交通运输证件,现在简化成了一个二维码。”在长三角地区主营客运业务的浙江中大元通商旅汽车有限公司机务员魏建国一边说,一边打开了“浙里办”App上“长三角专窗”二维码,“你看,就是这个二维码,像诚信考核、继续教育认定等以往需回老家签注的事项,现在一亮码就能畅行长三角,帮我们节省了不少往返办证的时间。”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折射的是三省一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努力。拿交通领域来说,每天都有数百万计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营运车辆在长三角地区穿梭。以往,纸质证照携带不便、容易伪造,外省籍从业人员更新证件需回原籍办理等是最大问题。
为了打通这些“堵点”,2019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牵头,会同三省一市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主管部门,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领域电子证照建设应用。
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智慧交通处四级调研员李传路看来,交通运输“一码通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0到1实践探索的典型代表。“电子证照不仅仅是把实体照片‘搬’到网上这么简单,还涉及电子证照版式、归集及核验标准的统一、照面信息的归集等。”
没有先例可循,也就意味着必须大胆闯、大胆试。2020年9月1日,日常使用最高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等首批6类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共享互认。“在成立长三角交通运输业务专班集中攻坚之前,前期就已经磋商、对接了近一年。”李传路回忆。
随着电子证照类别的增加,目前长三角地区已互认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等10本交通领域电子证照,长三角地区510余万名交通运输从业人员、240余万辆营运车辆、4万余艘内河船舶、90余万家交通运输经营业户都尝到了“码”上畅行的甜头。
接下来,电子证照的类别将进一步向港航及工程领域拓展,逐步加大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范围,实现电子证照全覆盖,并推进实现电子证照与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执法、车辆维修等信息的融合应用。
依托长三角“跨省通办”,浙江各地市都在线下开设了跨省通办窗口。比如,在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就有2个跨省通办窗口,实现异地电子缴税、营业执照换发、户口迁移等多个高频事项的办理。最近,想在上海开公司的台州创业者小李,在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功办理了上海新公司的营业执照。“原本我要跑到上海办,现在从填写、申报到审批,各环节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太方便了。”他说。
目前,台州全市共有跨省通办窗口56个,配备专窗人员超110名,提供指导、帮办、代办和免费双向快递的“一对一”精准服务。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是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应有之义。目前,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已实现长三角10个城市扫码便捷通行,累计异地乘车近1500万人次;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长三角已实现52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乘坐公共交通、游览景区、异地就医、发放补贴,都可以免费享受“同城待遇”;今年长三角区域还要新建超7万个公共充电桩,累计公共充电桩达到60万个以上,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将让长三角畅行无阻……
越织越密的数据网、交通网、基建网,正不断消融长三角时空中的“断点”,让“长三角人”由“好邻居”变“一家人”。
生活在长三角,就是“长三角人”
如果要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画一幅画,它会是什么样的?
也许有进一扇门办四地事的便利,也许有一条地铁跨省上班的通勤日常,也可以有说走就走、随处可安放的惬意晚年……
一份红烧肉、一碟小青菜、一小碗米饭,在杭州宁围街道振宁社区老年食堂65岁的赵芬选好了午餐,熟练地掏出社保卡结账扣款,仔细一看,她拿的是一张安徽社保卡。“我的社保卡不仅在老年食堂吃饭有优惠,也可以在杭州乘公交、去图书馆借书,跟杭州社保卡一样用。”赵芬乐呵呵地说,“我是安徽人,也是杭州人。”
这样的同城待遇,源于2023年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中心联合萧山区的一次探索。“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振宁社区有不少来自江苏、安徽等地的居民,并持有当地社保卡,我们通过‘一卡通’场景的打造,目的是为了形成社区生活圈用卡全覆盖,让‘长三角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便捷。”该中心副主任章建介绍,这样的新模式正在杭州部分区、县(市)合适的社区试行推广。
而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交互,不局限于数据,也并非单向流动。杭州一家科技企业的工程师加英没有想到他顺手在浙里办上提交的一条安全信息反馈,24小时内这个安全漏洞就打上了“补丁”。“我是做信息工程的,对信息安全比较敏感。”加英说,买房的时候他赶巧成了第一批杭州不动产登记“交房云办证”的内测用户,填完信息他把个人房产信息网页转发给家人,结果发现家人也能看到完整信息,“一般来说,这些隐私信息转发后不应该仍能阅读。”于是他把情况通过浙里办进行反馈,提醒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两天后收到回访,感谢提交的信息,我去测试过,漏洞确实补上了。”加英说,现在他习惯办事前先看看浙里办能不能在线办,“没发现新漏洞,倒是时不时会发现一些小惊喜,比如最近想转户口,本来以为要回江苏老家办,结果发现浙里办上就能申请,太方便了。”
加英以为跨省迁移户口可以全程网办是最近的“新鲜事”,其实尝试早已开始:从2021年2月19日起,在长三角区域内办理跨省迁移户口就只需在迁入地公安机关申请即可,再也不用两地来回奔波。
像这样的实事项目,三省一市今年一口气推出了十项,涵盖交通、医疗、文旅、养老、社保、食品安全、政务服务等方方面面……
正是一场场从最大公约数中找到最小公倍数的尝试,让一体化成果惠及2亿多“长三角人”。
随着数据流动起来的,是长三角地区更频繁的经济活动和“长三角人”更便捷的生活日常,但这又不仅限于长三角。
正如在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所说,“长三角巨大的经济和市场规模为深化分工、促进竞争、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空间”。
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大是长三角的突出优势,通过为市场要素流通和共享搭建桥梁,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如何进一步发挥区域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一隅带全国?那是我们期待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