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金融

临海市 财技双向奔赴 夯实民生之本

  一边是“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的谆谆嘱托,一边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时常面临季节性用工难题……去年以来,台州临海紧扣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以建立财技共富学院为切入口,结合零工市场,探索政、企、校三方协作,为“扩中提低”送上财技“大书包”、树立招工“奔富墙”,既打通了“学习—实操—就业”的奔富链,又解决了制造业临时用工的难题,书写了助力就业与地方特色经济紧密结合的“浙家共富”临海样本。

  树招工“奔富墙”

  送财技“大书包”

  彩灯是临海六大传统产业之一,占据全球彩灯市场大半壁江山。当地的东塍镇是彩灯产业的主阵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节日灯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彩灯业淡旺季特征愈发突出,导致多数企业都面临旺季缺人的难题。

  去年以来,镇内新建的财技共富学院,就像为当地企业送去了及时雨。走进这个多功能合一的学院,就像走进了一个就业综合体:大门口的零工市场,张贴着各种招工信息,相不中的可以去接待大厅的电脑里继续查询来自临海市各企业发布的招聘公告;车间里,有附近彩灯公司的技师和订单驻场,即使是零基础的打工者,也能来这里边学边做,并享受略高于普通工厂标准的按件计费酬劳;展厅里,摆放了各种彩灯展示品并设有企业直播室;托育中心内,志愿者们可以帮有需求的家长暂时照看孩子 ……

  镇上居民林大姐之前一直赋闲在家,因身体不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财技共富学院的师傅手把手教她,并让她根据身体情况灵活上工,这让一直依赖家人照顾的林大姐也享受到了“劳有所得”的获得感。庙西村的金阿姨,平时主要在家干农活并负责接送孩子,由于财技共富学院离家和学校较近,就尝试着有序衔接家务、打工和接娃,赚到的薪水还能贴补家用,闲不下来的她觉得,“生活因此变得更充实了”。在东塍镇,许多像她们这样原本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妇女慢慢成了车间里的干活能手,并为家庭“扩中提低”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之前,当地很大一部分扩中家庭的收入依赖男主人外出务工,如今财技共富学院为原本需要“主内”的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容易上手的技能课程和操作门槛低、零散打工、灵活上班、按件计费的就业模式,辅以原材料配送、托育等公益服务,激发了这部分原本有后顾之忧家庭成员的就业动力,让他们既多了一份收入,又能兼顾好工作与生活。

  一方面,零工市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求职者寻找全面的招工信息;另一方面,财技共富学院为一大批零基础技工提供了边学边干的机会,有效缓解企业旺季用工难的尴尬——临海结合人力资源供需两端的需求,以锁定这对组合的方式,在当地的东塍、涌泉、杜桥等镇街开设了零工市场和财技共富学院,并有望在全市所有镇街实现两个促就业平台的全覆盖。

  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在临海,两大促就业平台从去年试运营起步到有望实现全覆盖,不仅缓解了部分企业旺季的用工需求,也开辟了定向培育人才的新途径。以注塑技工为例,一直以来当地人才市场缺乏熟练工,但产业升级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财技共富学院以在浙江爱康医用塑料有限公司开设注塑机操作课程为试点,由多位专业老师授课,现场讲解全套步骤,学员掌握多种实业技能并实现上岗后,月薪最低可到手6000元,起点可谓不低。不仅如此,24家本地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也化被动为主动,成立帮扶联盟在工厂搭建“车间教室”,由技术骨干带领学员手把手实操,传授硬本领、好手艺,让越来越多零基础技工实现了“学会即可上岗”,亦缓解了自身的人才压力。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财技共富学院和零工市场服务1200余批次企业,提供岗位近1.2万个,鼓励和推动430户家庭创业。

  小投入“大收获”

  撬动致富“杠杆”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如何以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基层人才培育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临海的特色在于,以财政统筹,开创“众人拾柴”提技模式;从预算源头对就业技能培训体系进行优化重塑,加大实用就业技能政策落实力度;积极盘活资源,构建“场地唤醒”激励模式。

  从财技共富学院创办之初,临海就明确不以资金的大包大揽作为助富的主要路径,而是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从“扶智为先”“授人以渔”入手,着力打造共富学院“财技融合”的双引擎扩中机制:政企校三方共同谋划搭建平台,出台《临海市财技共富学院组织架构及职能职责》,由财政部门牵头,统筹人社、农业、教育等16家单位、3家职业学院、24家龙头企业力量,搭建多方助富平台,政企校共同招生招工、共商课程规划、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坚持预算源头把控,统一规划全市各类培训项目,重点缩减需求少、绩效低的培训项目,扩大电商直播、无人机操作等市场急需技能补贴力度,并将有培训需求的超龄劳动者纳入培训范围,今年以来整合上级、本级资金1614万元,有效开发切合实际、分类明确、特点鲜明的就业技能培训项目体系;不断盘活镇街闲置场地再利用,鼓励镇(街道)、村(社区)将闲置宅基地、厂房改造为就业培训及招工场所,在房租、建设、运营、示范奖励等四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去年以来共安排财政奖补170多万元,盘活闲置学校、厂房约6000平方米。如东塍镇零工市场,就是在废弃的银山幼儿园旧址上改造而成,占地约5亩,此举不仅盘活了闲置场地,更为镇上带去了稳定的租金收益,实现了从闲置资产到就业基地的华丽转身。

  一年多来,这种由财政牵头,对全市技能培训资源和场地进行统筹,助力老百姓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做法,为临海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解决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临海在全省率先打造零工市场,配备“线上+线下”零工地图,并上线“智慧就业”平台,精选就业岗位,实时跟踪毕业去向,分析岗位缺口和技工资源,为财技共富学院课程调整提供参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科学性。

  目前,当地已确定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小切口,以“七整合”机制全面深化就业技能提升体系的一体化改革,火力全开推进公共服务实现提质优享。

  布局“多管齐下”

  成效“百花齐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临海牢记“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的谆谆嘱托,将通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细分为多条赛道,多管齐下、多方助力,以财政小引擎助推高质量发展跑出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农业领域,既有积极向上争取,为“临海·溪山有道”片区争取到省财政厅2023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2000万元奖补资金的优秀案例;也有向下摸底拓展,通过择优培育四五星级农家乐,打造撬动乡村共富新支点的农村家庭产业共富计划。

  民生领域,通过扩容升级托育资源的“+”、减负激活托育市场的“-”、乘势提能服务质效的“×”、除劣存优规范管理的“÷”——“加减乘除”四法融合、精耕细作打造“幼有善育”,提升可见、可得、可感的民生温度。临海通过培育社区驿站“就近托”、医育共建“联合托”、民企外包“福利托”等多品类托育场景,开辟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匹配不同家庭不同层次入托需求。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有104家托育机构、4500余个托位,每千人托位数达4.06个;托幼一体机构90家、托位数3253个,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依托减负降费,以政策杠杆撬动托幼机构收费的普惠化,为家庭减负……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证财政可持续。”从大数据看,科学、高效、持续的财政投入,已让临海稳稳地撬动起当地“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的杠杆。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进一步缩小。

  在紧紧把握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当下,临海不断推动就业技能培训服务资源整合、均衡可及、优质共享,以资金管理一体化、项目申报一体化、资源统筹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为浙江全力开创“两个示范”新局面书写百万家庭奔富的临海范本。

  (本版图片由临海市财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2 临海市 财技双向奔赴 夯实民生之本 2024-07-10 浙江日报2024-07-1000010;浙江日报2024-07-1000014;浙江日报2024-07-1000028 2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