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奋力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建设积厚成势

兰溪:深化“三校协同” 建强“三支队伍”

  三江交汇处的金华兰溪,奔腾的江水正在见证历史。

  今年以来,兰溪市全面认真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金华市“三支队伍”建设暨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推进大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大人才观”。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兰溪坚持党建统领,探索推进“三校协同”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党校”熔炉锻造作用,突出“高校”产才联动优势,提升“职校”服务产业效能,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和有机衔接,更好地引领、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通过“三校协同”,兰溪锚定建设勤廉并重新时代党建高地、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土、具有省市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性的县域技能型社会目标,着力构建“11375”工作体系,打造人才济济“百骏图”、人人成才“状元图”、攀高比拼“奔马图”、双向奔赴“乐业图”、活力幸福“安居图”,为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建设积厚成势提供坚实队伍保障。

  清水绵延,“兰”图徐徐展开。

党校熔炉锻造干部队伍

  “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改革开放之初,义乌缺乏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外资推动、优惠政策,是典型的农业小县。改革开放40多年,义乌发展靠什么?义乌发展经验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兰溪举行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专题周末学堂,义乌市委党校副校长以《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发展经验解读》为题,回顾了义乌发展历程,系统阐释了义乌发展经验所蕴含的精神、规律和方法。

  兰溪的党员干部几乎每周都有这样的“充电”机会。

  今年以来,兰溪按照“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和部署,实施“铸魂·赋能·实战”训学研一体协同三大工程,形成科学、系统、高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效。

  围绕“铸魂”行动,兰溪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奋进“港”“廊”“链”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周末学堂等培训班23期,参训学员超4000人次。

  在课程设计上,党员干部可选范围也很广,涵盖“八八战略”、新质生产力、机构编制等主题,课程内容丰富。

  预计到今年底,在兰溪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将不低于75%,开发25个以上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材和典型案例,举办党性宣讲教育报告会等主题宣讲50场,培训党员干部超5000名。

  “充电”效果怎么样?兰溪将一线历练、政治调训等纳入培训课程,把党员干部送往一线“实战”。“实战”过程中还建立了“绩效晒拼”机制,开展学用成果晒拼,同台竞赛,还将结果分类分层计入干部教育培训学籍档案,构建干部履职“知识图谱”,推动精准培训。

高校产才联动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以林祝亮教授为组长的博士服务团,来到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讨论超低冰柜温度控制器中试完成后,在各个设备上使用兼容情况。

  和利制冷是一家从事超低温制冷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医疗、航空航天、化工、科研机构等领域的供应商。和利制冷非常注重研发,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林祝亮教授是浙江师范大学机电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以林祝亮为组长的博士服务团在入企服务过程中了解到企业需求,随即共同敲定了“超低冰柜温度控制器研发”项目。

  今年以来,兰溪市委组织部、兰溪市科技局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基础,高校、科研院所、增值服务平台等多元主体参与的“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创新联盟中的“1”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3”即兰溪科技大市场、浙江大学等院校技术转移中心、兰溪市科技创新增值服务平台;“N”即各家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各大科研院所、各种科创服务资源等。

  创新联盟为“企业家”和“科学家”搭建了互动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增值化服务绩效提升。在“超低冰柜温度控制器研发”项目中,以林祝亮为组长的博士服务团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10余次研讨,项目突破性进展不断,为制冷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超低冰柜温度控制器应用后,该公司产品将增加远程控制系统、远程报警系统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根据兰溪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创新联盟积极发挥博士服务团学术优势,推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成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企业+科研院所+产业载体+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模式,联合攻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目前,创新联盟已经与近十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其中三个项目申报金华市科技项目。

  除了博士服务团,创新联盟还通过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专家团队服务企业”培训沙龙等形式,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

  走进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10号实训楼,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与重庆大学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内,摆放了材料微观形貌表征、力学性能测试与精密测量、材料物相与成分分析等10余台先进设备,涵盖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多个方面。

  今年初,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与重庆大学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旨在进一步实现双方人才互动和设备共享,以此搭建新的合作桥梁,实现优势互补、互动互赢,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如今,重庆大学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兰溪市棉纺织综合体越来越热闹。“智能制造技术和 3D 打印个性化技术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专利基础知识及高价值专利的申请与保护”等主题技术培训、沙龙活动,把兰溪的人才都集聚于此,培训、研讨、沙龙等各种人才间的互动和碰撞,助推兰溪产业提档升级。

职校服务产业培养劳动者队伍

  近日,兰溪经济开发区的立新企业学院内,中德职业教育集团机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实训。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三五人一队,在实训指导师季晓军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完成机器调试、材料打磨等工序。

  立新企业学院由兰溪市中德职业教育集团(市高级技工学校)和浙江立新珠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依托黄金珠宝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目标岗位群,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学习内容,结合生产实践,共同培养珠宝行业的专业人才。“学院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进车间实践,真正实现了毕业与上岗的无缝对接。”季晓军介绍,他自己就是立新企业学院首批毕业生,凭借在学校和学院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迅速成长。

  产教融合难在“融”字。兰溪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建立“企业学院”,联合本土龙头企业深化企业一线办班模式,推广师生全面驻企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入学即入企,学校派教师驻企管理,由企业全方位负责学生吃住学练,实现学校办学实力、学生就业质量与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三提升”。

  截至目前,兰溪市中德职业教育集团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已经与立新珠宝、欣旺达、康恩贝等联合开设黄金饰品加工与设计、纺织、中药、电气技术等专业课程。“把学校搬进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人才培养‘直通’车间,让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中德职业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方晓荣介绍,他们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真实生产线等条件资源,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连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手段与生产工艺嫁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目前,兰溪拥有8.4万名技能人才,如何推动这支劳动者队伍“长高变壮”?兰溪聚焦“3+3+X”现代产业体系,开展“赛、联、融、创”产教训协同四大行动,通过竞赛“提技”、联合“育技”、产教“融技”、深入“掘技”,部门、企业、职校三方携手,着力构建与兰溪产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职教体系。

  (本版图片由兰溪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兰溪:深化“三校协同” 建强“三支队伍” 2024-07-01 浙江日报2024-07-0100006;浙江日报2024-07-0100009;浙江日报2024-07-0100010;浙江日报2024-07-0100016;浙江日报2024-07-0100024 2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