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经济转型大势中,谋划新时代“千万工程”新路径
萧山:精心描绘形神皆美的现代乡村画卷
张 留 高 路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当“千万工程”从浙江走向全国,作为源起地的萧山,如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越是重要,越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萧山在全新起点上系统理解、创新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开启乡村全域蝶变跃升、全方位示范引领新征程。”萧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萧山以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姿态,将“三农”置于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坐标方位下、置于从县域向都市全面转型的发展轨迹中、置于“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上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努力在“千万工程”牵引下,走出一条都市农业、现代农村、新型农民互融互生的高水平“三农”之路。
自去年以来,萧山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中,在体制机制、要素供给、发展模式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努力让“千万工程”引领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蝶变,让农村成为各具特色、和美宜居的现代版“桃花源”,精心描绘形神皆美的现代乡村画卷。
迭代创新主动求变
实现高水平和美乡村全覆盖
从萧山源起的“千万工程”,“量身定制”出了浙江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萧山率先进入全域提升、示范引领阶段,在上一阶段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中,以整治村、提升村、示范村为创建标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点上盆景、面上风景持续涌现,从“一处美”迈向了“全域美”。
定力不等于定式,迭代创新才是有效的打法。当“千万工程”走向全国,浙江开始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风景,萧山迭代新体系精心描绘形神皆美的现代乡村画卷。
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是2023年全国“千万工程”现场会考察点。这里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还成为萧山城乡和美新画卷的缩影:从过去的卖柿子、卖粮食、卖产品到卖风景、卖体验、卖产业,横一村打造了寓意“柿柿”如意的“如意山房”,成为萧山首家集餐饮、民宿、接待等多个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
向美而行,萧山注重战术迭代、打法创新,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我们在美丽乡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和美乡村全覆盖。”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基础上,萧山以梅林、横一等省级未来乡村为样板,高标准、高要求推进新一轮和美乡村全覆盖,破解“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有新貌无特色”等难题,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新格局。截至5月底,萧山全区已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86个、省级未来乡村11个、市级未来乡村19个。
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的不只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如何让乡村面子里子都美?
萧山以“运维管护”带动“长治久美”,27个行政村和益农镇全域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试点持续推进。为了激发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原来的“积分制”,正在向“积分制+清单化”治理方式转变,让积分内容从管理事项向志愿服务拓展、积分应用从实物兑换向多元激励拓展。
目前,萧山积分制已覆盖298个村,其中141个村突破了条线积分内容,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如河上镇“五和众联”升级2.0版本通过激励村民参与治理,实现村级事务性支出降低约1/3。
面子里子“双美”,萧山乡村的公共服务、文化文明等全面迈向全新阶段——
聚焦治理新范式,萧山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智慧印章”全省推广,“民情双访”迭代优化,村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加快建设;
聚焦文化新风尚,萧山加快建设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潮文化Park、非遗展陈体验馆等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全力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千万工程”在萧山向深而拓,和美乡村之景款款而来。
打通一条致富路子
持续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
“千万工程”,持续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三农”工作始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是扩大群众受益面的基础一环。
萧山曾是全国重要的棉麻产区、粮食基地、水产基地,大量群众曾依靠农业创富,如今是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和杭州“菜篮子”基地主产区,“村强民富”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2023年全区4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总收入30.04亿元、经营性收入22.35亿元,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突破5.2万元,城乡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55。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萧山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对于萧山的农村来说,需要把握更国际、更都市、更一流的产业标准和发展要求,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村变得更富、村民腰包更鼓。
落脚点,依旧是走出一条具有萧山辨识度的致富路子。
系统推进而不是零敲碎打,萧山在全区层面通盘考虑体制机制、要素供给等关键环,一批改革举措正将各个乡镇、各个乡村从原来的单兵突进,向统筹集成的区域一体布局模式转变。
今年,萧山成立了区级乡村运营平台,主要发挥萧然绿色发展集团作用,打造跨乡镇精品路线,实施区级统一的运营计划、线路开发、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持续擦亮“千万工程”源起地金名片。首批试运营的横一村、梅林村、凤凰村、佛山村、欢潭村、大汤坞新村、昇光村已领到了乡村运营“精品线路”合作书。
多种业态创新,正让萧山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换的通道。
让产业链条向融而兴,萧山探索“农业企业+”模式。今年,萧山坚持舞“龙头”强产业,以宝盛净菜项目、森宝智能化工厂、金溢冷链仓储等重大产业化项目为引领,打造农业产业链式集群。同时,萧山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与综合种养、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直播、稻田咖啡、露营、亲子研学、休闲观光等业态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农业新业态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到2027年,萧山将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以上,“萧山本味”授权企业年销售规模突破40亿元。
引入一批乡村人才
将乡村运营得更有未来感
一直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不少乡村都面临“空心化”问题。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浙江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萧山将人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的关键变量,利用从县域向都市全面转型对人才吸引力加快提升的契机,吸引一批年轻人“进村”,将乡村运营得更有未来感、年轻味。
走进丁家庄农机专业合作社,就会被一个炫酷的发光灯箱吸引。它被醒目地设在二楼楼梯的转角处,灯箱的中间是一辆进口的先进拖拉机造型,这是丁钱华特别定制的。
几年前,这位工学学士毅然选择放弃建筑设计行业,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来到田间发展农业,成为正宗的“农二代”。除了经营千亩良田,丁钱华还在稻田里开了一家“去野”咖啡屋,在咖啡屋里卖自产的大米和菜籽油。截至4月底,咖啡屋客流量已超6000人次,共售出大米3吨、菜籽油280瓶、咖啡2900杯。
为了引进更多像丁钱华一样的新农人,萧山大力引进乡村运营人才,并研究出台“兴乡人”计划实施方案,打造萧山乡村CEO品牌,构建“发展平台多元、储备对象多元、引育路径多元、交流平台多元”的“兴乡人”培育体系,让“兴乡人”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被年轻的运营思维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农场,更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乡村未来的模样,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在萧山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一种未来乡村的模样渐渐清晰。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是萧山区政府与传化集团携手浦阳镇下辖的谢家村、径游村、安山村3个村,一起发起的一场实验。贾祺,是传化集团下派径游村驻点的青年骨干之一,也是这场试验的参与者。过去一两年中,“谢径安”团队从最初的3人扩展至现在的30余人,打造了一块现代农业样板地、产村融合共富示范地和共建共享和美生活向往地。
在这里,村庄的东边,建起了传化乡创中心,中间布局了传化数字种苗工厂、生物育种试验基地、果蔬未来农场,北边的菜用油菜新品种开始试种……
一群年轻人,改变了乡村的未来。未来5年,传化还将引进、孵化、培育农业科创企业超300家,计划带动村民就业超2000人,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年平均经营性收入提升10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
“萧山是人口大区,也是经济强区,民营企业正发挥人才优势,一起营造生机勃勃、活力迸发的乡村发展全新生态。”萧山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萧山将加快人才下沉、智力下沉、培训下沉,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人、农创客等参与乡村振兴,加快打造一批政企村农共建,具有示范性、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标志性项目。
推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继续走在前列,萧山已制定“KPI”。到2027年,实现和美乡村行政村覆盖率100%,打造区级引领型村庄65个,建成未来乡村组团振兴带13条,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10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5000元,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