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专版

文章导航

开启“千万工程”下一个20年——

萧山瓜沥:源起地 见未来

  “千万工程”如何开启下一个20年?

  夏日梅林村,白鹭飞过稻田。走进美好生活中心,乡村书房内传来阵阵童声朗诵;在健康智慧小站,前来就诊的村民通过多功能一体机自助挂号,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在“千万工程”梅林展示馆,大梅林党建联合体举行党员活动,重温殷殷嘱托……梅林,这个沙地平原村,展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对于浙江万千乡村而言,这是一个起点:2002年,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率先建成集工业厂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于一体的“三区合一”示范村庄,为浙江“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提供了范例。随后的2003年6月,浙江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

  20余年铢积寸累、精彩蝶变,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大幕开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实施推进了20多年的“千万工程”首次写入一号文件。下一个20年,“千万工程”学什么?怎么学?不妨走进源起地,去探寻中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内外兼修

  和美乡村入画来

  最近,浙大城市学院环境设计系的百名师生来到梅林村,在梅林美好生活中心,师生们走进乡村书房、无人超市、健康智慧小站、青少年宫,还参观了“千万工程”梅林展示馆。参观结束后,不少师生感慨: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人们向往梅林,究竟在向往什么?

  一幅15分钟公共服务图,勾起了人们的想象:在美好生活中心,村民可以享受到教育、医疗、健身、购物等场景;向北步行,幼儿园、乡里鲜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比邻而居。身在其中,梅林的村民“足不出户”却与在城市生活无异。

  “我们打造未来乡村,服务的主体始终是村民,只有把民生场景做深做实,才能让村民过上真正的美好生活。”梅林村党委书记杨燕江介绍,梅林坚持以人为本,紧扣“共同富裕+数字乡村+低碳发展”三个关键,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让村民过上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未来乡村与数字乡村,在这里上演着一场“双向奔赴”。

  在梅林村数字公交站,乘客可实时查看天气、车辆到站和公交路线等信息;扫描“沥小二”二维码,便可快速了解村庄概况,停车位、公共厕所在哪里,主要景点、特产有哪些;喜欢运动锻炼的村民,在家门口的跑道上走一走、跑一跑,时长、路程以及消耗的卡路里,智能设备都会自动记录,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在智慧健康小站,以往需要进城就诊、配药的村民,如今只需要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过去来回乘坐公交车要3个小时,现在走路10分钟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在村民李大叔看来,这是真正落到细节处的便民服务。服务站相关人员介绍,眼下,梅林村户籍人口已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专家远程会诊、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在未来乡村,乡村精神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文化是天然的凝聚力。梅林村组建萨克斯队、排舞队、杨氏太极拳队等各类社团、群团组织10家,月均在文化驿站举办各类活动6次,打响了重阳节慰问、青少年农事体验、乡村篮球赛等活动品牌,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梅林村连续两年开展“最美”评比活动,“最美邻里”“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一项项荣誉给村民带来满满的自豪感与获得感。

  面上造高原,点上还要造高峰。当数字化、便民化服务已经形成规模后,梅林村着重聚焦“一老”。自2023年8月以来,梅林村为辖区内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助餐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怀。运营至今,已经完成1.9万次上门送餐服务,成为梅林村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不仅如此,梅林村依托新乡贤力量,成立“贤梅共话”与“孝贤基金”,为服务“一老”贡献乡贤力量。

  产村融合

  美丽经济促活力

  瓜沥,全域126.9平方公里,是萧山地域面积最大的镇街,下辖61个行政村与13个社区,是名副其实的萧山第一镇。

  要想全域富,关键看农村。如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梅林的经验是产村融合,释放美丽经济,变“流量”为“留量”。

  “自2023年以来,考察调研、旅游观光、乡村研学等到梅林参观的团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杨燕江的一周工作规划中,接待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在她看来,一波波游客、考察团的到来,无疑是“泼天的富贵”,关键是梅林怎么接?

  “诗意田园”会告诉你答案。沿着16公里的慢行步道、景观村庄、生态河岸行走,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池塘组成的“诗意田园”,步步皆风景。“我们试图‘以景融文带旅’,让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康养休闲、观光农业等农创、农文旅新业态落地梅林。”杨燕江介绍,以美好生活中心、“诗意田园”等业态为基础,梅林全力打造观光农业、数字农业,发力农文旅融合新赛道。

  美丽乡村,最终要转化为美丽经济。今年,梅林村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将有梅林特色和辨识度的农产品作为集体经济的又一增长极,当前梅林村已经申请注册商标,将百姓家中的土特产、稻米、菜油等二次加工后进行销售,带动农民收入。

  发展农文旅新业态,产业本底更要提能增效。

  作为工业大镇瓜沥的核心成员,梅林以党建联建为引领,带动张潭、八里桥等周边4个村,承接融入党山工业园区,打造大梅林共富联合体。通过“产业+乡村”模式建设共富示范样板,实现民营企业与乡村主体的双赢共富。

  “以党山工业园区为依托,既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又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在瓜沥镇相关负责人看来,农业发展、公共设施配套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空间,两者相辅相成,这条产村融合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产业提升难题。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梅林村集体经济收入总计76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3045元。在“美丽田园+”“技术提升+”“模式创新+”三条主线引领下,乡村新业态在梅林展现勃勃生机。

  看见未来

  开启下一个20年

  “千万工程”如何开启下一个20年?

  4月,萧山区农业农村局、萧山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专班联合举办了一场以“乡村TALK”为主题的线下沙龙。就在这次活动上,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抛出了这一问题。

  在萧山,顾益康找到了问题的一种解法:乡村运营。

  事实上,早在2006年,浙江就提出“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作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浙江省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推进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浙江经验”。

  这一次,梅林依旧探路先行。“当万千美丽乡村、未来乡村相继建成,实现‘自主造血’功能的可持续运营,是乡村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杨燕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美丽乡村、未来乡村是“工艺品”,也是“易碎品”,在未来乡村之路上遭遇过高峰和低谷的梅林,更加明白“运营”的理念对于乡村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的重要性。

  青年乡创人才培育,是梅林发力“乡村运营”的点睛之笔。

  就在梅林村美好生活中心,有一个特殊的学院——千万未来乡创学院。这所学院由大梅林共富联合体强村公司、蓝城乐居优社联合国内多家大学的乡村发展机构共同“办学”,集教学、生活空间于一体,搭配一流的师资、课程,以参、学、研课程为重要特色,已开发《农村产业架构》《强村公司组建运营》等70余门乡村发展专业课程。

  “我们通过实践教学和在地实训等长短训结合的形式,向外输出乡村产业发展组织与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理念,做乡村创业人才的孵化器。”瓜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久前,千万未来乡创学院“青年乡创人才训练营”第一期顺利结课,乡村策划、产业发展、品牌宣发、设计、摄影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多个与乡村发展相关领域课程的开展,让学员们了解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期课程结业后,16名学员中有10名表示愿意留在大梅林,从事乡创工作。

  看到年轻人,就看到了未来乡村的未来。

  这股吸引青年乡创人才的“势”,还在不断扩大。瓜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放大“千万工程”源起地优势,瓜沥将5个行政村组团,打造大梅林共富联合体。融合发展农文旅、产学研项目,吸引和承接更多的年轻人、农创客进村,打造数字青年未来村,让参观团从“走进来调研、考察”到“住下来培训、创业”。自2023年8月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2000人次培训,实现收益近20万元,日均在村创客青年10人,入驻企业营收超100万元。

  放眼梅林,稻田正绿、苍翠欲滴,白鹭在稻田间翩跹,一如20余年前。“千万工程”源起地,而今又见未来。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瓜沥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3 萧山瓜沥:源起地 见未来 2024-06-26 浙江日报2024-06-2600006;浙江日报2024-06-2600010;浙江日报2024-06-2600022 2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