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自然资源

加强耕地管护 守牢“浙北粮仓”

  江南六月,满目青翠,白鹭翻飞。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2022年以来,已连续2年获评嘉兴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

  强化规划管控

  优化耕地资源布局

  科学规划是落实耕地保护的第一要义。近年来,嘉善县强化规划引领,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全县耕地保护大格局。用前瞻思维、长远眼光处理发展与用地关系,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其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4.54万亩,划定耕地保护任务28.09万亩,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

  根据2023年度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全县耕地面积30.29万亩,较2020年度28.92万亩增加1.37万亩。立足耕地保护,当地全力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合理设置村庄保留点、科学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优化一二三产用地布局,实现村庄建设规划管控。目前,全县已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88个。

  聚焦“多田套合”

  实现耕地量质齐升

  耕地保护既要稳数量,也要提质量。为此,嘉善县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等项目,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垦造耕地、耕地功能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实现“小田”变“大田”,“良田”变“粮田”。

  目前,全县已实施省级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5个,区域面积44.58万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55亩,垦造耕地1235亩;完成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16个,形成连片耕地3.95万亩;完成耕地功能恢复超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3.44万亩。目前,全县“多田套合”率89.87%。

  红菱村,位于西塘镇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田园村,近年来,该村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将本村散落、闲置、低效的用地整治建为连片的标准农田,有效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村居环境,“多田套合”比例98.81%。该村以“资金+农田”的方式参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强村富民。5年来,村级收入从263.3万元增长到861.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万元增长到4.6万元。

  盘活存量土地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盘活存量用地,实现以“存量”换“增量”,是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一招。2015年以来,嘉善县通过土地收回收购、工业用地退二优二、退二进三等方式已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9万亩,涌现了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为引导更多技术先进、工艺领先的优质企业集聚,嘉善县姚庄镇由政府出资,依法合规对腾退的厂房进行改扩建,建成总建筑面积138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的电子产业园,成功招引立讯智能制造产业链项目,主要从事高端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实现全年产值120亿元,成为嘉善首个超百亿级企业。

  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让原本低效利用的地块“寸土”产“寸金”。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42亩,总投资190.6亿元,建成后将形成16亿瓦时锂电池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总产值约83.6亿元,综合税收约5.14亿元,进一步推动嘉善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能源利用从石化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变,促进更加绿色生态的能源应用。

  天上地下联动

  有效构筑保护屏障

  要确保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动态巡查是关键。为此,嘉善县建立三级田长制,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到地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目前,全县已设置三级田长425人,完成巡查33302次。同时,设置高位摄像头161个,实现24小时动态实时监测,有效构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已发现“两非”疑似问题354个,闭环处置率100%。2023年全县实现违法用地“零新增”和“零发生”。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保障。接下来,嘉善县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耕地保护走深走实,切实守好“浙北粮仓”,端稳端牢“百姓饭碗”。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10 加强耕地管护 守牢“浙北粮仓” 2024-06-25 26924480 2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