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海上明珠”奏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奏曲

舟山 向“新”提质 积“势”成力

  GDP增速全省第一、跃居全球第四大加油港、连续18年荣膺平安市……一个个高光时刻,串起了舟山的2023年。

  从2011年6月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开始,舟山一次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以落实国家战略为己任,书写着对外开放的一页页新篇章。

  舟山,是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是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之一,也是浙江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金南翼”的“海上明珠”。

  坚持一体化创新、一体化畅联、一体化开放、一体化民生、一体化美丽等五大协同,舟山牢牢把握“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985”行动为牵引,聚合区域优质资源,聚焦重大项目实施,聚力重点事项协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开放协同

  打开相互成就新空间

  港口,是走向世界的梦想起点。

  站在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巨大屏幕前,可以看到无数条航线从世界各地的港口连着宁波舟山港,令人直观地感受到港通天下、货畅其流的生动景象。

  宁波舟山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外贸“水暖”,港口先知。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浙江样板”,而洋山港则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点。

  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舟山加强重点区域合作。积极接轨上海,推进浙沪共同开发洋山区域,加快建设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等项目。2019年11月,浙沪合作共建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今年5月,小洋山北侧工程迎来重大突破,工作船码头基础结构全部安装完成。建设小洋山北作业区是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今年,浙沪合作将持续推动,加快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上海LNG站线扩建等项目建设。

  方兴未艾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舟山走向世界打开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七年来,舟山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走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之路。舟山深化油气全产业链集成化改革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银奖,累计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299项,全国首创137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

  在油气贸易自由化领域,率先实施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等一系列改革。在油气交易体制领域,“建设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入选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在国际海事服务领域,率先开展保税船用燃料油经营审批试点,首创跨关区直供等60余项改革举措,试点开展全国首单海上锚地生物燃料加注、散货船海上LNG加注业务,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多种船用清洁燃料海上加注能力的港口。

  受到自贸试验区的助力,2023年舟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00.8亿元,同比增长8.2%,高出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级市之一。

  一体化创新协同

  构筑高质量发展朋友圈

  海是舟山的特色,海洋经济是舟山群岛新区的“蔚蓝名片”。

  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和港口岸线,舟山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特色制造强市,主动参与长三角全球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临港先进制造、绿色石化、油气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壮大新增长点,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产业协同,是近年来舟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工作重点。去年以来,舟山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东海实验室重点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及新质装备攻关、工程应用和产业转化,相继建立了10余个研究团队。实验室人员规模突破百人,承担各类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有5个千万级科研项目,在海洋环境感知领域初步形成了“专精尖”的发展态势。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加快项目中试,2023年累计集聚51名核心科技人员,解决行业关键技术5项。

  以人才飞地建设为载体,舟山不断扩大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最近,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的定海宁波人才飞地正式启用,将承接宁波优质人才、科创资源,打造定海面向长三角产业化的重要功能平台、人才和产业项目的导入窗口。2023年,全市人才飞地累计入驻人才企业96家,新增来舟产业化企业7家,拉动投资额达1.49亿元。探索实施的《“人才飞地”高层次人才一体化互认试点》入选“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试点项目。

  今年,舟山将高水平建设东海实验室,推进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海洋海试保障基地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以甬东勾山区域为重点的全市海洋科技创新港建设,建好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谋划推进船舶海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联动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鼓励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聚焦九大产业链加快部署创新链建设,深化建设“舟创未来”人才飞地,推进“人才飞地”高层次人才一体化互认试点。

  一体化畅联协同

  跑出互联互通加速度

  如果说,建设跨海大桥,迈出了接轨沪杭甬、融入长三角的坚实一步,那么,今天的舟山已具备更多更好的竞争和合作基础。

  今年5月29日16时,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册子侧重力式锚碇第二层基础及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完成,这是甬舟铁路全线第一个锚碇施工。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是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公路复线跨越西堠门水道的共用跨海桥梁,连接舟山金塘岛和册子岛。该大桥是甬舟铁路全线关键性控制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高速铁路跨海大桥的标志性工程。

  甬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甬舟高速公路复线也抓紧实施。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全长45.23公里,起于宁波北仑,经金塘岛、册子岛、富翅岛后至舟山本岛,终于舟山本岛大沙,远期接北向疏港公路。日前,甬舟高速公路复线二期工程再传喜讯,金塘水道海上勘察工作全面完成,预计于2025年9月正式开工。作为甬舟高速复线二期的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1664米,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海底公路盾构隧道。几年后,金塘海域将有两条海底隧道,一条通高铁,一条通高速。

  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有显著进展。六横岛陆域积峙桥已全面开展桩基、承台、墩柱、盖梁等下部结构施工,T梁预制首件施工也在准备中。双屿门大桥和青龙门大桥的施工也取得了重要节点突破。

  甬舟复线工程和六横公路大桥工程的推进,对于舟山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甬舟高速公路复线项目建设将开辟舟山—金塘—北仑—宁波中心城区新通道,形成舟山对外高速公路双通道格局。六横公路大桥项目预计于2027年交工,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改善舟山南翼群岛的对外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舟山群岛新区的空间布局。

  这几年,舟山还建成了一批跨海大桥、全市第一条快速路以及全长47公里的滨海大道。作为连接舟山本岛和岱山岛的唯一海上通道,舟岱大桥于2021年底通车,为岱山交通区位、城市发展、产业提升等带来“脱胎换骨”的革命。

  一体化民生协同

  建设和谐幸福风景线

  初夏的舟山群岛,游人纷至沓来、驻足忘返,展现出一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景象。舟山,有2085个岛屿,海岛特有的景致赋予了舟山乡村迷人的魅力。

  以“和美乡村”为总抓手,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牵引,以“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花园示范村庄建设等为抓手,协同乡村点亮行动、“星辰大海”计划,舟山正在建设主题鲜明、点上精致、沿线畅美、强村富民的“百里海乡画廊”。

  根据《舟山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2023—2027年)》,至2027年,全市建成海上“同舟共富带”10条,陆上“乡村特色精品路”10条,和美乡村示范村(风情画廊、未来乡村)50个,精品村80个、达标村150个,和美庭院2.5万户。

  小岛美了,服务也要“美”。如何推动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和均质?为缩小设施布局、基层治理、服务供给这三方面的差距,舟山市打破行政区划、引导人口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探索全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新路子。

  按照本岛优先发展、大岛集聚发展、小岛特色发展的思路,编制“1+4+N”全域公共服务规划:在本岛打造公共服务核心区,加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在岱山、泗礁等4个大岛打造公共服务副中心;在乡镇所在岛和千人以上岛打造公共服务次中心;对东库岛等百人以下小岛稳妥推进整体搬迁。

  舟山市还实施“蓝色岛链”工程,农村公路优良率实现城乡同质水平,87座住人海岛全部解决供水问题,37个海岛实现供水一体化,建成渔农村文化礼堂307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度位于全省前列。

  “共富方舟”、城乡“幸福食堂”、海岛“幸福驿家”、义务教育多跨教共体……舟山全面提升海岛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打造海岛乡创基地、特色零工市场和工匠学院,提供家门口的创业就业机会。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舟山 向“新”提质 积“势”成力 2024-06-06 浙江日报2024-06-0600008;浙江日报2024-06-0600013 2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