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专版

潮起海滨,解锁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潮起海滨,走过千年。从滨江时代的城市边缘,到海滨时代的繁荣新城,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S1、S2线,机场大道,瓯海大道……这里是温州唯一集空港、陆港于一体的街道,全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战场”,享有温州城市“东大门”和“东客厅”美誉。

  区域优势赋能,产业发展强劲,百姓生活有质感。眼下,海滨街道更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向长三角地区借势、借智、借力,融入温州“强城行动”发展格局。一条有活力、有温度、有文化的街道,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有活力

  打响“阿系列”餐饮品牌

  5月底的一个工作日傍晚,海滨街道“阿兰人家烧”店内已经座无虚席,店老板阿兰说:“自从街道打造了‘阿系列’海鲜品牌,我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海味之都,众“鲜”汇聚。海滨街道地处瓯江出海口,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享受着一年四季不断货的东海馈赠——海鲜产品品类繁多、质地优良。由此,当地衍生了阿琴人家烧、阿玉人家烧、阿兰人家烧等本地特色海鲜人家烧店,以海鲜闻名的农家烧吸引食客慕名而来;而沙中村海鲜菜市场,更是以海鲜众多闻名温州各地。

  “为一顿地道的海鲜,去一座城。”眼下,因远方美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追求个性、重视体验”的“Z世代”群体中很流行。然而对于海滨街道来说,这里的海鲜虽好吃,但在国内还缺乏一定知名度。

  一场场“如何打响本地海鲜人家烧知名度”的讨论会,时不时在海滨街道内激烈展开。经过多番讨论,街道推出“阿系列人家烧餐饮品牌”——本地10余家原本各自为营的人家烧,抱团发展,做大做强。

  在街道助推下,阿兰人家烧通过加盖小木屋、建设停车场,解决了“包厢和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生意越来越红火;龙湾农商银行送来优惠措施,凡是在“阿系列”餐厅消费的食客,用该行银行卡买单即可享受一定优惠;商户们也推出了优惠套餐,满足食客们的需求。为吸引更多食客前来打卡,街道还通过厨艺大赛、美食地图发布、线上直播等系列活动,多方位展示“阿系列”海鲜文化新内涵,多维度打开食客与海鲜新体验,持续打响“阿系列”海鲜人家烧品牌IP。

  这一“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的做法,得到海滨街道各家海鲜人家烧负责人的认可与感谢。持续叫响海鲜品牌,海滨街道还将打造“蓝田共富渔港”和“永强海鲜广场”。为实现“开业即火爆”效果,街道相关负责人不断走访上海、扬州等长三角地区以美食盛名的城市,学习美食品牌经验做法。

  不仅如此,街道还将打造“阿系列”甜品、农家蔬菜系列品牌,引发更多食客们的“舌尖共鸣”,让海滨成为大家争相赶集的“流量密码”。

  有温度

  基层治理形成共同体

  在海滨街道,老百姓们最期待每月1日、15日和20日的到来。1日,壹号服务驿站;15日,凉亭议事日;20日,党群服务日。依托这三个平台,该街道每月分别开展三次固定的主题服务活动,深受百姓欢迎。

  民生无小事。“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服务精准化过程中,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村社服务深度融合。”海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街道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将每月15日定为“凉亭议事日”,并根据议事情况开展“登百姓门”入户走访活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共治共享。截至目前,“凉亭议事”早已在当地成为服务品牌,通过创新机制,零距离服务,一项项困扰老百姓的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纷纷迎刃而解。

  为进一步深化“凉亭议事”做法,今年5月1日,海滨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龙湾农商行海滨支行党支部,会同海滨卫生院、老娘舅公益团队、诗之梦幼儿园、移动公司海滨分公司、瓯江公证处等多家单位,集中资源共同打造“壹号党建联建服务驿站”。

  “壹号”就是指1号,因为每个月的这一天,是多数企业员工的固定休息日。经商议,海滨街道将每月1号作为党建服务日,为群众和企业员工提供“六免三咨询”服务——免费理发、调解、量血压、测视力、招工、招租,提供财富业务、公共法律及家庭教育咨询。

  “凉亭议事日采取登门入户的方式,服务的多为本地群众;壹号服务驿站选择企业员工的休息日,服务群体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海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外来务工人员来海滨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对他们的服务也需要仪式感。

  为了闭环式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海滨街道又将每月20日作为“党群服务日”,对于1日和15日没有现场解决的问题,于20日向群众作出反馈。

  党员干部的服务有温度,群众才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街道专职调解员叶时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后,街道建立“普调联盟”“普调人才库”,在每个村培养一个或多个“叶时钦”,从而为群众提供持续性、互动式、常态化的调解服务和法治教育。去年,海滨街道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9件,化解率100%。

  有文化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在海滨,人人皆知这是一个有着历史底蕴的街道。

  海滨街道宁村村是由明朝抗倭英雄汤和建造,一个村拥有100多个姓氏,素有“中华姓氏第一村”美誉。该村的“汤和信俗”,已传承400多年,成为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之一,也是龙湾首个“国家级非遗”。近年来,街道聚焦保护“汤和信俗”,以海防抗倭文化保护为核心,推进遗存历史建筑排摸、古城墙修建选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

  正因为这样,非遗文化成了海滨街道的一张金名片。融合“非遗”元素,街道开展二月二拦街福、百家宴、拼字龙灯等系列民俗活动,不断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每一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村文化。蟾钟村注重“孝文化”,将“二十四孝”故事和“现代二十四孝”制作成宣传图片,让村民抬头就能看到。在传播孝道文化的同时,村干部们还以孝治村改变村容村貌。宁村村重视书法文化,先后建成百家姓氏书法石刻、诚信匾额书法长廊,并于2013年被授予“浙江书法村”和“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村民们学习书法蔚然成风,书法创作硕果累累,村内青少年接受书法教育率达到100%。

  围绕“一老一少”,街道结合本地特色民俗文化、百姓爱心食堂、城市驿站、社群团队等优势平台、资源,定时举办七星凼书法公益培训班、“十瑜十美”瑜伽课、老娘舅公益团队法律讲座、宏星曲艺兴趣班、义诊进小区等各类便民惠民活动。

  目前,海滨街道已创成省级示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个,市级五星级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单元2个,区级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单元15个。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我们用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不断解锁居民美好生活‘幸福密码’。”海滨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伟策说。

  时光不语,岁月有痕,未来可期,让我们一同见证千年海滨变得更美好。

  (图片由龙湾区海滨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34 潮起海滨,解锁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2024-06-03 浙江日报2024-06-0300005;浙江日报2024-06-0300006;浙江日报2024-06-0300015 2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