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专版

文章导航

重点事项协同攻坚 重大项目协同牵引

瓯海阔步前行,向新提质

  初夏季节,从长三角都市圈一路向南,驶入温州南,行经瓯海大道,沿途高楼林立,繁花盛开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温州铁路南站所在地瓯海区,眼下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姿态。

  “更多产业跨区域合作,更多科创项目交流互动。”瓯海区有关负责人解答“变化”。积极融入长三角,瓯海聚力重点事项协同攻坚,突出重大项目牵引带动,提高城区首位度,建设大都市圈,各项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取得亮眼成效。

  温州将承办第15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瓯海作为园博会主展区所在地,正向此前举办过该盛会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学习经验,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实现城市在园博里头、在园林里头。

  同在长三角,共筑发展梦。瓯海区正阔步前行,争取各项事业向新向兴向未来。

  产业协同

激活转型动力

  早上在上海,下午在瓯海,长三角一体化形成城市间3小时高铁圈,让城市间项目合作、商贸往来、产业联动更加频繁。

  位于上海吴泾镇的森马园区,1500余名设计、研发、直播等部门职工入驻工作,打造了一家“看不到一台缝纫机”的服装企业,但森马集团总部始终在瓯海。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瓯海企业走出去拓市场,还把学习收获的经验带回来。

  2019年,温州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同年,瓯海与上海嘉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交流合作,形成更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推进建设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不仅森马,更多瓯海产业以此为契机,顺着长三角的发展步伐走出去。

  瓯海被誉为“中国锁都”,2020年瓯海智能锁具产业被列为温州市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第一批)建设项目,去年入选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并获“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称号。“不仅辐射长三角,现在温州制造的锁具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市五金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温州拥有锁具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72家,主要集中在瓯海。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瓯海区建立政策引导、部门指导、企业主导的智能锁产业质量提升合作模式,推行智能锁产业链链长制,制定“一链一策”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方案,出台促进智能锁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还引入国家级实验室等,帮助企业解决电子模组开发等共性质量难题,帮助瓯海锁具开拓更多市场。

  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瓯海传统产业也实现转型升级。瓯海区在上海拥有全球招商引智分中心,特地成立了瓯海汽摩配新四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帮助衔接两地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团队专家人才队伍不乏上海博士、教授等,为产业升级建言献策,还协助研发新产品。

  “融入长三角,拓展产业版图,让我们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更足。”去年,长三角名优食品品牌峰会在南京举办,来自瓯海的百珍堂分享品牌发展经验,企业聚焦创新、品牌、区域协作和渠道建设,多维度为长三角名优食品品牌赋能。

  不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也迸发活力。不久前,瓯海区刚举办2024年数据安全发展大会,中国数安港开园两年落地中国电子、每日互动等500多家企业,发布核心数据产品344个,与上海等国内7大数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交通物流、中国移动等10余个国家级数据安全实验室与创新基地。

  借助数安港,长三角地区数据要素市场有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前来学习经验。瓯海区还与各地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力争创成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化提供“温州经验”。

  科创合作

抢占新兴赛道

  长三角一体化目标提到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与瓯海“科教新区”定位紧密吻合。积极融入长三角,瓯海也在科技创新上主动求“合”。

  作为温州大学城所在地,瓯海区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较早开展科教研产业化发展,打造了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加速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抢占科创“塔尖”,落地了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温州研究院。瓯海拿到浙江省首届“科技创新鼎”,创成温州市唯一区域类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这个过程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紧密关联。

  “和长三角科技项目合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个发展机会。”在2020年长三角(温州)科技推介暨成果竞价拍卖会上,永视阀门负责人拍下项目后,表示将加大科研力度。该活动展示了12项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成果,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起拍价从30万元到700万元不等。这是瓯海区开展长三角科创合作的缩影。

  主动融入长三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瓯海区建设长三角(瓯海)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整合本地技术服务和科技中介资源,拓展对接上海技术交易所、绿色技术银行、上海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等长三角科创资源机构,打造了“瓯来拍”“瓯享会”“瓯融投”“瓯创行”4项服务内容,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拓宽科技成果融资渠道,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落进”生产线,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

  位于温州高教新区的中国基因药谷,由温州医科大学与瓯海区政府合作共建,近年来积极参与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合作,调研学习上海、江苏、杭州等地产业发展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释放土地、人才活力,引进优质企业管线,以“科技+产业”硬实力带动温州生命健康产业筑基扩圈。

  如今,源源不断的长三角科创资源涌入瓯海。入驻药谷的创睿生物医药大分子CDMO平台,承接上海联合赛尔超4亿元订单,解决企业生产空间不足等问题;维眸生物作为眼科创新药企,目前已有4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的骨生物材料团队为依托,瓯海区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建“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目前已引进以硕、博士为主的各类优秀人才近百人,已获得6个医疗器械批件并实现产业化,成立多家成果转化公司。

  与此同时,瓯海当地的科创成果持续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比如,位于瓯海区的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牵头打造“创新联合体”,在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压电材料、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已实现6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瓯海的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实现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生产线量产,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发的钠电池正极材料实现量产……

  科创合作,放大创新优势,瓯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正在加快,新动能持续逆势增长,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文旅融合

描绘幸福底色

  现在,从上海、江苏、安徽来瓯海区旅游有多方便?

  眼下,杭温铁路温州南站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杭温铁路是温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的重要工程,作为项目重要配套设施的杭温铁路温州南站改扩建后,扩大了候车面积,实现两侧同时进站,有效提高温州铁路南站的高铁运输能力,实现温州轨道交通S1线与铁路站点无缝换乘,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沿线全域旅游资源开发。

  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后花园”,近年来瓯海区扮靓美丽乡村,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在瓯海区泽雅镇,“藏”着一个北林垟田园综合体,集山地特色农业、休闲度假养生、亲子体验娱乐、农业研学教育于一体,一年四季皆可游玩。该村通过统筹村内核心区600余亩土地,引导村民种稻、种花,四季有规划,现在每逢周末假期客流量爆棚,吸引不少长三角地区游客前来。

  城市旅游同样吸睛。位于瓯海塘河畔,青灯市集每年春、秋两季举办,参加商户来自全国各地,长三角地区尤为集中。除本地游客外,不少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这也是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充分体现。”瓯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塘河水岸和塘河民办博物馆群为基底,深度挖掘地域人文,开展温瑞塘河文旅融合,构建温州文化旅游新场景。如今,青灯市集累计吸引全国200多万人次观展,已成为浙江省示范级文旅融合IP,2023年入选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瓯海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

  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让瓯海文旅持续“出圈”。不久前,长三角地区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瓯海梧田老街。位居温瑞塘河之心的梧田老街,是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街区,凝聚1600年塘河文化、商贾文化、河居文化,采用“旅游娱乐+文化休闲+居住社区”功能复合策略,运用改造性修建方式,重现榕、亭、台、榭、东瓯书院、水街水市等温州老街情景。观赏后,安徽广播电视台一位记者认为:“老街在保护基础上开发,为长三角地区古街民居活化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持续推进文旅融合,让瓯海成为宜居宜游幸福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县域水治理暨幸福河湖创新发展论坛曾在瓯海区举办,瓯海治水八夺“大禹鼎”,创成省级美丽河湖5条、市级水上碧道8条,打造了戍浦江、白门河、半塘河等一批示范亮点工程,山青水美的城市环境吸引“点赞”不断。去年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在瓯海举办,运动员们劈波斩浪间,龙舟湖水波荡漾。瓯海区打造赛事场馆,建设景观附属工程,结合亚运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换来了全新的城市颜值。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也在于相互借鉴、相互提升。作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展会,园博会曾在多个长三角地区举办,包括南京、上海、合肥、徐州。园博会旧址如今成为各市火爆旅游地,如上海世纪公园是为数不多的城区4A级景区;合肥园博会展期接待游客超630万人次,主展区成为合肥新晋文旅大地标。而今瓯海也迎来了园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建好一座园、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瓯海区的目标是:打造“园博”不仅在“园中”,也在“城中”。该区将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品质提升,高品质规划设计,建设文旅配套设施,持续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瓯海成为近悦远来、心驰神往之地。

  (本版图片由瓯海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3 瓯海阔步前行,向新提质 2024-06-03 浙江日报2024-06-0300009;浙江日报2024-06-0300013;浙江日报2024-06-0300022 2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