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温州 统筹城乡促融合 点亮乡村引蝶变

  美丽花海与山水湖泊相融,小桥、流水、白墙黑瓦错落有致,乡村颜值高了,客流也多了,村民们腰包更鼓了……地处长三角最南端的温州,和美乡村图景处处可见。

  一鸣真鲜奶吧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温州大黄鱼、番茄畅销长三角;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温州吸引了江苏小龙虾养殖户前来创业……温州农业与长三角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温州学习长三角各地的乡村建设经验,以“七个统筹”推进城乡提升工程,念好“土特产”三字经,做好乡村“新农人”培育,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点亮别样乡村之美

  激发产业活力

  轻风吹拂,万物生长。温州乡野山间、花田垄地,姹紫嫣红,不仅吸引周边游客,也吸引了长三角各城市游客前来赏花、看海、吃土菜、住特色民宿。

  乡村之美,从春天开始:迎春花伸展、樱花盛开、油菜花怒放,各色花朵就像一串串风铃,摇曳着,流香着,遍地五颜六色。乡村之美,也藏匿在夏日的海边:沙滩细软,海浪涌动,海岛凉风习习,“五一”假期,洞头海岛渔村的虎皮色石头房前,烟花绽放,游客如织。

  乡村之美,离不开环境打造。近年来,温州大抓环境整治,瑞安十八江村就是个典型例子。该村曾被评为“2021年温州最脏村”“2022年温州人居环境问题村”,属地云周街道为此痛下决心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如今,栅栏围起来的庭院幽静雅致,各色花草树木繁盛,不同时节还有时令瓜果蔬菜可以采摘,村里环境大变。

  乡村变美,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以来,温州启动点亮乡村“百千”行动,发布闲置农房激活十大示范模式,开展“百村优品、千场市集”“百村农播、千场带货”“百村景区、千万畅游”“百村复兴、千村故事”“百村联社、千场赛演”“百村经营、千亿投资”等六个“百千”行动,培育了一批以创业青年和在乡农民为主的“村播”“农播”,打造了一批“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民俗、卖体验”的“村播”“农播”基地;同时开展“老屋复兴”行动,深挖“瓯”“古”“名”系列资源。

  通过点亮乡村产业、乡村资源、乡村人气,让城乡要素双向奔赴,让乡村“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点亮农民美好幸福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温州以“点亮乡村”活动为抓手,举办乡村赛事活动39场、乡村市集超100场,盘活利用闲置农房626宗,创建艺术乡建创作基地15个、艺术特色示范村20个,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2.8亿元。

  “五一”期间,温州各地乡村市集火爆。瓯窑小镇造物市集引入各种瓯文化创新业态,上演“风雅颂”;龙港围绕LBA篮球赛打造港风市集,融入音乐情景秀、特色小吃、农产品等,吸引大量游客;永嘉县镬炉村开启和美乡村麦田生活节,麦田乐疗养会、麦夫市集、麦田博物馆、大地餐桌等有效激发了乡村活力。

  念好“土特产”三字经

  助力产业发展

  一盘预制菜、一条大黄鱼、一根石斛草、一杯本土奶、一个瓯柑果、一片致富叶(春茶叶)……温州充分发挥温州人优势,聚焦“六个一”产业,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把“土特产”推向长三角,甚至远销海外。

  总部位于温州的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科技农业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集铁皮石斛品种选育、组培苗繁育、林下原生态种植、中药饮片、保健食品、食品饮料、日化用品、铁皮石斛中药养身等于一体,与长三角区域内的许多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在杭州、南京等地设有产品销售中心,产品通过长三角辐射全国。从2002年在温州首家、到2011年的杭州首家、到2016年的上海首家、再到2024年的江西首家,农业龙头企业一鸣食品如今已有2000多家门店,遍布江浙沪及皖、闽、赣等省市。稻虾轮作实现“一水多收”,温州吸引了长三角小龙虾主产区的一些养殖户前来创业,有着10多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陈洲看好温州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两年前就从江苏转移到温州养殖小龙虾。

  不久前,在2024年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部署推进会上,温州作为全省四个代表之一,就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进行交流发言。

  浙江省于2023年提出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县域为单元,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加快新型城镇化,以深化“千万工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以融合发展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通过城乡“双轮驱动”、改革“赋能增效”,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温州以高标准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承载等提升城乡七大能力组合拳,连续三季度获省评“五星”单位。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融”的导向,整合强城、兴村、融合“三条跑道”。2023年7项核心指标全部超额完成,特别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7973元、41622元,分别增长6.3%、8.2%,增速均居全省第一。遴选确定212个省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442.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676.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52.9%,项目贡献率、开工率均为全省第一。“强城”“兴村”“融合”5个省级试点单位有序推进,数量并列全省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州聚焦“六个一”产业、做深“土特产”文章。坚持品牌引领,持续提升“价值链”。实施“瓯越鲜风”品牌提升行动,30个品牌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农业品牌目录、数量全省第二,全市现有1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获得“中国乌牛早茶叶之乡”等“国字号”金名片25张。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实施“土特产”精品培育计划,以小品种抢占大市场。温州鸭舌年产量超1.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超50%,永嘉麦饼走出国门成为“东方披萨”,温州大黄鱼入选首批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在坚守传统中探索老字号年轻化转型,打造温州特色“伴手礼”,叶同仁国药、李大同糕点等中华老字号焕发新生机,目前全市老字号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注重融合增值,不断延伸“产业链”。编制产业链发展图谱,建立“一产业一政策一专班”推进机制,大力发展预制菜、水经济、竹制品、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链。强化基础支撑,全面做强“生态链”。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强镇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平台25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建立农业招商“4+1”机制,近两年招引益海嘉里、物产中大等重大农业农村项目76个,总投资342亿元。

  培育“新农人”队伍

  激发乡村新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以来,浙江提出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旨在久久为功锻造乡村人才队伍,守正创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快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样板,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新农人”力量。

  “新农人”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开拓创新意识强,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生产组织方式,敢于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跨界创新乡村新业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培育好现代“新农人”这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变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帮手,进一步塑造浙江三农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温州以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为抓手,激励各路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我只知道怎么种好地,不知道怎么去卖货。”鹿城区七彩侨都田园综合体的“红美人”大丰收,却面临销售难题。负责人张建南连忙赶往一场特色优农产品选品会,找到曾来过该采摘园的直播达人马上进行现场推荐:“他家的‘红美人’汁水足,甜度达到10.8……”温州农播联盟负责人王枢则建议:“到果园直播一场,现场测甜度,传播效果会更好。”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的一场农产品选品会上,而这一幕也是互联网时代“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服务乡村的一个缩影。

  农播农创、金融支农、文化下乡、乡村旅游、学生志愿、科技兴农……“新农人”是这些服务乡村、深耕乡村者共同的名字,他们在田间地头筑梦,也帮助农民圆梦。

  在乐清,铁皮石斛生产加工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浙江铁枫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玉婷意识到,铁皮石斛光靠历史底蕴和传统加工方法竞争力有限,必须考虑新加工、新产品。因此,从中药饮片精深加工,到铁皮石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叶玉婷带着研发团队不断提升铁皮石斛的附加值。如今,随着铁皮石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乐清涌现出大荆、淡溪、芙蓉等多个铁皮石斛专业镇、专业村,造就了一个年产值超35亿元的农业产业链,托起了5万多人的“共富梦”。

  “互联网+农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由此显现。2019年,永嘉成立温州市首个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戴星被推选为首届会长。经过戴星等农创客的策划,永嘉麦饼变身“麦一角”,早香柚成“柚一村”,这些永嘉特色农产品都有了颇具创意的新名头,这就是“新农人”带来的新理念。

  在文成,农村职业经理人胡植柱驻扎在南田镇武阳村,他请来荷花种植专家为武阳村出谋划策,发动村民给荷塘蓄水、修复田埂、清除杂草、做好养护。他计划等到荷花盛开时节,在百亩荷花旁的进士长廊开发“围炉煮茶”,挖掘荷花衍生品如荷叶茶、莲蓬、荷花主题石雕、荷花装饰画等,让荷花可赏可玩,丰富游客体验。

  新理念、新方法,活跃在温州乡村的“新农人”、乡村职业经理人为乡村增添了活力。今年以来,温州开展农业农村“十路”人才培育,加快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乡村CEO、农创客、农播客等“新农人”人才矩阵,开展“百名农播联百企”活动,组织农播达人参加温州早春茶大会、温州小龙虾开捕等活动,力争每年培育现代“新农人”2.5万人。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温州 统筹城乡促融合 点亮乡村引蝶变 2024-06-03 浙江日报2024-06-0300009;浙江日报2024-06-0300012 2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